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賀新郎

發(fā)布時間:2020-06-30
1

一首辛棄疾著名的《賀新郎》,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是什么時候寫的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yè),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還遭到投降派的打擊。

因此,辛棄疾在自己的詩詞中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并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棄疾染病在床,他的知己陳亮從故鄉(xiāng)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訪辛棄疾。兩人久別重逢,縱談國事,時而歡笑,時而憂憤。愛國熱情在兩人的心中洶涌澎湃,一同發(fā)誓要為祖國統(tǒng)一而奮斗不止。

辛棄疾與陳亮同游鵝湖(今江西上饒市鉛山縣鵝湖鎮(zhèn)),他們狂歌豪飲,賦詞見志,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后來被人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第一次是朱熹與陸九齡和陸九淵兄弟進行的思想辯論之會)。

臨別之際,辛棄疾寫下了下面這首詞表達了離別時的懷念與不舍: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fā)。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喚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這里的“同父”就是指陳亮。陳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倡導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

“老大那堪說”這一句極為沉重,有“欲語還休”的意味?!霸垺敝傅氖侨龂鴷r期曹操的謀士陳登(字元龍),“孟公”指的是西漢末年王莽時的官員陳遵(字孟公),用這兩人的典故,抒發(fā)了作者的壯懷,與陳亮的有著相同的志向。“元龍”、“孟公”都姓陳,又都是豪士,以比陳亮:“臭味”謂氣味相投,“瓜葛”謂關系相連。

辛棄疾與陳亮均志在恢復中原,心無俗念,視富貴輕如毛發(fā),而世人卻重視富貴如千鈞。

“硬語盤空”形容文章的氣勢雄偉,矯健有力??上У氖?,我們所談論和闡發(fā)的那些事關國家興亡的真知灼見又有誰能聽見了呢?

孤月窺窗,襯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在一起飲酒高唱,雄壯嘹亮的歌聲直沖云霄,竟驚散了樓頭積雪。這種夸張的描寫,把兩人的英雄氣概與狂放精神充分表現了出來。

這樣把寫景與敘事膠著一體,更能充分抒發(fā)出翻卷于詞人胸中的狂怒之情。正因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已經夜深人靜,他們仍然“重進酒,換鳴瑟”,興致不減。

下片呼應陳亮和詞中的壯志豪情,評議時政。面對時世,山河破碎,愛國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偏安一隅日日笙歌,把國家恥辱,民不聊生的日子全都拋在了腦后。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究其因,則在“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主戰(zhàn)派遭到排斥,得不到重用。戧指而斥,顧影自憤,一吐愛國志士胸中抑郁不平之氣。

山河分裂的慘痛局面,激起了辛棄疾收復中原的熱情。他想起了晉代祖逖與劉琨...

查看詳情>>
2

辛棄疾超霸氣的一首詞,連古人都不放在眼里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棄疾的詩詞

在千百年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養(yǎng)成了一種謙虛、謹慎、含蓄、內斂的性格特點。遇人遇事,中國人講究“平和” “低調”。所以,對于一些個性突出,行事張揚的人,人們總是會不自然地從心底里生出一種厭惡之感。在很多國人心目中,“狂”并不是一個好字眼。

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些人的“狂”是故意為之,是假裝“狂放”,是不得不“狂”。對于他們而言,舉世皆濁唯其清,不“狂”就不能活?!翱瘛笔撬麄內酉蚴浪椎呢笆?,是他們照亮黑暗的火燭,是他們反抗不公的宣言?!翱瘛笔撬麄兊娜松毅??!度圃姟纷钇嫣氐乃蛣e,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立意之高無人能及

正如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真是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在眼里,成為他詞作中最狂的作品??墒?,我們細細讀完,就會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感,令人無聲落淚。全詞如下: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厥捉?、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放眼整個宋代詞壇,辛棄疾是唯一一個具有男子氣概的文人。他與世人眼中的文弱書生是不一樣的:因為自小生長在淪陷區(qū),相比于其他文人而言,辛棄疾心中的家國之恨要更加強烈,充滿了俠義之氣。史載,他年輕時武藝超群,膽量過人,帶著十幾號夜闖叛軍大營,手刃叛徒。

然而,在封建社會,由于皇權的至高無上,很多有志之士終其一生,都難以施展才華與抱負,甚至抑郁而終。辛棄疾雖有滿腔報國之心,空有一身武藝,卻深受命運的擺布而無可奈何。這首詞所反映的就是這樣一種抑郁不平、無比悲憤而又孤獨無奈的情緒。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反戰(zhàn)派彈劾后,閑居江西鉛山瓢泉時所寫。此時的他已經58歲,賦閑在家也有四年了。盡管兩鬢早已斑白,可是詞人心中的國仇家恨從來沒有一日消失過。奈何,朝政黑暗,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對此,他除了悲憤和無奈,就只剩孤獨了。

詞作一開篇就直抒胸懷,大聲感嘆道:我已經很老了!而后,詞人應用了一系列的典故,敘述自己老大徒傷悲,如今不僅一事無成,也找不到一個知心朋友可以一抒心中郁悶??梢娛缿B(tài)的炎涼,詞人的落寞。

于是,詞人忍不住發(fā)出感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現實生活中,河人沒有什么可以感到欣喜的,也沒有什么人可以傾訴心事,只好將一腔深情傾注于自然之中。他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青山好像也認為詞人“嫵媚”了。然而,這喜悅之下卻是一種深深的孤獨落寞。

詞作下片前三句又連用典故,表面上似乎在嘲諷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名士高人,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更多地不過是一些只知道貪圖享樂、醉生夢死的勢利小人。而后,“回首風云起”一句,為詞作增添了一股風云浩蕩之氣,也為下文的狂言造足了氣勢。

此后一句“不恨古人吾...

查看詳情>>
3、

辛棄疾著名的詩詞《賀新郎》,是為安慰朋友所作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情感,是人類區(qū)別于其他動物最獨特的特征之一。親切的關懷,暖心的安慰,都可以產生情感共鳴,都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辛棄疾曾經因為朋友落第而寫過一首詞《賀新郎·和徐斯遠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安慰朋友,字里行間既有辛棄疾招牌式的豪邁之情又充滿了暖暖的安慰氣息,這是一首剛中帶柔的宋詞。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辛棄疾的好友徐文卿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徐文卿的朋友們得到這個消息以后紛紛帶著酒去找徐文卿安慰他。這個徐文卿也是個豁達善于交際之人,陸游、辛棄疾、黃機、趙蕃這些當時的社會名士都是他的朋友。

徐文卿見朋友來找自己喝酒,詩興大發(fā)寫了一首詞感謝朋友們的來訪。辛棄疾聽完他的詞以后,寫下了這首《賀新郎·和徐斯遠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

賀新郎·和徐斯遠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

逸氣軒眉宇。似王良輕車熟路,驊騮欲舞。我覺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龍云雨。時與命猶須天付。蘭佩芳菲無人問,嘆靈均欲向重華訴??找加簦舱l語?兒曹不料揚雄賦。怪當年甘泉誤說,青蔥玉樹。風引船回滄溟闊,目斷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廬何許。門外蒼官千百輩,盡堂堂八尺須髯古。誰載酒,帶湖去。

徐文卿字斯遠,曾師從朱熹。辛棄疾在詞的開始先夸了一下徐斯遠,說他眉宇間的氣度風采超逸軒昂。

這值得參考一下。安慰朋友不必直入主題,可以先夸夸朋友的相貌,如果相貌不太好夸就夸氣質,氣質也不行就夸他皮膚好……總會找到夸點。

然后辛棄疾說出了自己原本的期望,也是對朋友能力的認可。辛棄疾認為徐斯遠去參加科舉考試應該像王良駕馭馬車一樣輕車熟路,所以沒有考中讓他很意外。

這是很純粹的安慰話,認為友人本來就不是碌碌無為的普羅大眾,絕非池中之物。應該像蛟龍遇云雨一樣能夠如魚得水大展宏圖,這次失利只能說是運氣不太好罷了。

然后精彩部分來了,辛棄疾用了屈原和朋友作對比。他說曾經屈原的能力和人品如同蘭芷一樣不同凡響,但是也敗給了運氣。他這樣的人也逃不過運氣成分,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有什么想不開的呢。

肯定了朋友的能力,也不能把責任全推給我們掌控不了的運氣成分,于是辛棄疾再次引用了古人。

當年人們也對揚雄的《甘泉賦》存在誤解,要知道揚雄可是漢賦四大家之一,所以這一期的考官理解不了徐斯遠的文章也是情理之中。

詞的最后幾句滿滿的豪放之風。當我們執(zhí)著地想要追求一個目標的時候,就像是乘船去尋找傳說中的仙山,可是仙山虛無縹緲并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我只是笑著指著我的茅草屋問:看看我的茅廬怎么樣?我這茅廬門外那些挺拔蒼翠的松柏也住在無人知曉的山林中呢,所以不必陷入一時的沉淪。這時候帶著酒,喝個痛快忘記世事的紛擾才對。

徐文卿感謝朋友們陪他喝酒的那首詞已經找不到了,只留下辛棄疾這首應和之詞。后人根據辛棄疾的和韻代徐文卿寫了一首《賀新郎·落第過稼軒帶湖飲兼呈諸公》,一起欣賞一下。

翠色浮天宇,望澄湖,煙波浩渺,魚龍飛舞。明日嘯歌隨漁父,鼓枻一帆風雨。楚客遠,此情誰付。且共使君深杯里,把寸心,剪燭中宵訴。將進酒...

查看詳情>>
4

辛棄疾的詞精選一首《賀新郎》,用典多達十一個,都有哪些典故?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談起辛棄疾的詞,必然都會想到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豪放狂蕩的詞風,以文為詞的藝術手法,以及“掉書袋”式的典故化用。其中,辛棄疾作詞大量地使用典故、引用經史古語一直頗受詬病。

實際上辛棄疾作詞雖用典頗多,但這正是其詞作語言特色所在。詞中鑲嵌典故本易生硬艱澀,但以辛棄疾之功力,每每用典都能恰到好處,渾然天成,讀來不覺有堆砌之感。用典看似羈絆,但在辛棄疾筆下卻自由不羈,更加奔放自如。

辛棄疾傳世六百余首詞中,幾乎每篇都用典故,少則一二多則五六,最多者甚至達到一首詞使用典故(包含化用引用)達十一個!下面這首《賀新郎》便是辛棄疾用典最多的一首詞,幾乎句句是典故,但讀來卻流轉自如,細膩深情:

賀新郎·賦琵琶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fā)。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這是一首寫琵琶的詠物詞,用典(包含化用引用)多達十一個,但每個典故都連貫如一,讀來圓轉自如,細膩綿密,抒情氣氛極為濃郁,令人蕩氣回腸。起來看看這首詞都用了哪些典故:

“鳳尾龍香撥”:這是唐代楊貴妃所用過的琵琶。此處寓意黃金盛世,暗指北宋的繁華時代。

“開元《霓裳》曲”:唐玄宗所作的《霓裳羽衣曲》,開元年間盛極一時,天寶年安史之亂后,宮廷再無演奏詞曲。此處暗指國運衰微。

“潯陽江頭客”: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故,抒發(fā)“同為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畫舸亭亭”:化用前人《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之句。

“記出塞…望昭陽宮殿”:借昭君出塞事,托喻徽欽二宗被虜北國的靖康之變。

“遼陽驛使”:化用沈佺期詩句“十年征戍憶遼陽”,指閨中少婦懷念征人,彈琵琶聊以慰藉卻越彈越傷心。

“輕攏慢捻”: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句。

“推手含情還卻手”:化用歐陽修《明妃曲》詩句“推手為琵卻手琶”。

“一抹《梁州》哀徹”:化用白居易詩句“《霓裳》奏罷唱《梁州》”?!读褐荨窞樘拼谭磺?,音調哀怨。此處奏《梁州》曲正呼應開頭《霓裳》曲。

“賀老定場”:賀老是唐代著名琵琶高手,名賀懷智,據傳賀老彈琵琶,全場為之安定無聲。

“沉香亭北繁華歇”:化用李白寫楊貴妃的詩《清平調》中“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一句。意指貴妃麗影不再,“鳳尾龍香撥”的琵琶從此無主。

辛棄疾這首琵琶詠物詞,從盛唐寫起,明寫唐代盛衰,實則暗指宋代,自比潯陽江頭的淪落人進而通過昭君出塞聯(lián)想至靖康之恥,從個人遭遇進至國難愁仇。下闋層層遞進,遼陽難望、音信全無、《霓裳》曲罷、《梁州》哀怨,當年的唐玄宗楊貴妃的歡樂繁華之地如今都落金人之手。一句“彈到此,為嗚咽”悲慨無窮。

這首詞雖用典極多,但每個典故都恰到好處,仿佛渾然一體,絲毫不覺生硬艱澀,反而更見其中既激且恨的愛國之情、...

查看詳情>>
5、

辛棄疾這首《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不為普通的詩文格式所束縛,感人肺腑

別茂嘉十二弟
賀新郎
辛棄疾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朝代:宋代,作者: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囱嘌?,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譯文

聽著綠樹蔭里鵜鴂叫得凄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fā)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wèi)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zhàn),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里,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賞析

這首詞的內容和作法與一般的詞不同,其內容方面幾乎完全與對茂嘉的送行無關,而專門羅列古代的“別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層的常規(guī),事例連貫上下片,不在分片處分層。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時胸中郁積事多,有觸而發(fā),非特定題目所能限制,故同類事件紛至涌集,而不為普通的詩文格式所束縛。

詞的開頭幾句:“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辈捎昧伺d與賦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說它是“賦”,因為它寫送別茂嘉,是在春去夏來的時候,可以同時聽到三種鳥聲,是寫實。鵜鴂,一說是杜鵑,一說是伯勞,辛棄疾取伯勞之說;說它是“興”,因為它借聞鳥聲以興起良時喪失、美人遲暮之感。伯勞在夏至前后出鳴,故暗用《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意,以興下文“苦恨”句。鷓鴣鳴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鵑傳說為蜀王望帝失國后魂魄所化,常悲鳴出血,聲像“不如歸去”。詞同時用這三種悲鳴的鳥聲起興,形成強烈的悲感氣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著“算未抵、人間離別”一句,是上下文轉接的關鍵。

它把“離別”和啼鳥的悲鳴作一比較,以抑揚的手法承上啟下,為下文出的“別恨”作了鋪墊?!榜R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兩句,有人認為寫的是兩事:其一指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離開漢宮的事;其二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時辭別“漢闕”,幽閉長門宮。也有認為只寫一事的,謂王昭君自冷宮出而辭別漢闕。今從多數注釋本作兩件事看,“看燕燕,送歸妾”,寫的是春秋時衛(wèi)莊公之妻莊姜,“美而無子”,莊公妾戴媯生子完,莊公死后,完繼立為君。州吁作亂,完被殺,戴媯離開衛(wèi)國?!对娊洝ぺL》的《燕燕》詩,相傳即為莊姜送別戴媯而作。...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