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詩人王維(701-761),字摩詰,受母親信佛之影響,與佛教一生結(jié)緣。他的詩文、書畫、音樂,無一不精。其才氣早熟成名,十九歲赴京兆府試,高中第一名解頭,二十一歲進士及第,開始官宦生涯。他一生仕途幾度浮沉,中年看透官場人事變幻,已經(jīng)過著半退隱的生活。安史之亂(755-756)期間,他被叛軍擄獲,由于盛名所累,被迫當偽官,他只好服藥稱疾,被拘禁于洛陽菩提寺。后來唐軍收復兩京后,本應定罪,得其弟王縉舍職以贖兄罪,又因他寫了一首感慨時勢的《凝碧池詩》,因而獲減罪行,降官復職,及后數(shù)度升遷,累官至尚書右丞。晚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六十一歲病逝。

王維一生寫作詩畫無數(shù),留下詩歌約有四百余首,其內(nèi)容描寫田園山水、超塵脫俗、寧靜閑適的精神生活,風格清樸高雅,不吃人間煙火,儼然世外高僧,因此被稱為詩佛。尤其是他的五七言絕詩,膾炙人口,歷千年而流行不絕。例如他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鹿柴》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而B鳴澗》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端驮拱参鳌吩姡何汲浅隂泡p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均為傳誦不衰的名篇。宋朝蘇軾曾撰文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烧f是點出了王維書畫的最大特色。

在他無數(shù)絕詩中,其晚年時所寫的一首《嘆白發(fā)》,可說是自況感懷,濃縮概括自己一生的寫照。其詩云: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fā)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前兩句詩作者訴說人生無常過轉(zhuǎn),旦夕之間,當年神采飛揚的英俊面貌,已經(jīng)垂垂老態(tài);轉(zhuǎn)眼之際,自己亦由垂髫稚童變成白發(fā)老翁矣。詩中描述時光飛逝之迅速,強烈的排比對照,令人怵目驚心。在后兩句詩中,作者回憶一生,在豐采多姿、風光亮麗人生的背后,所隱藏的,卻是無盡的哀愁與悲傷。

王維雖少年成名,仕途卻崎嶇不平,三十一歲時妻子病逝,終身未有再娶;四十歲時賞識他的張九齡于曲江病逝,數(shù)月之后,好友孟浩然又因疽病去世,令他倍感惆悵;至五十歲丁母憂,更感哀傷;五十五歲時,被安史亂軍擄獲,未能以死殉國,令他始終耿耿于懷,未能釋然。加上中年后,有感朝庭黑暗腐敗,無力改變。種種傷心無奈之事,到老年一一縈回心頭,未能忘卻。究竟如何能消除心中郁結(jié)呢?唯有寄情于佛教空門之教化吧。因此詩中有此感嘆:一生多少的傷心事情,若不皈依佛門,又到哪兒尋求解脫昵?

很多人批評王維此詩充滿著悲觀無奈、蒼涼消極的情緒,認為他對于不如意事,沒有積極面對解決,反而轉(zhuǎn)向于佛門空無寂滅的哲理中尋找安忍,以此來作為心靈解脫之道。于是便指責王維是一個萬事不關(guān)心,專以禪誦度日的消極佛教徒了。

其實,誰人一生中沒有傷心事呢?誰人沒有無數(shù)的悔疚、遺憾與苦痛呢?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傷心往事,只有在午夜夢回中,才能暗自嗟嘆、背人垂淚。王維的詩句,正可說是給那些經(jīng)歷了大半生的人,在歲月滌蕩、勞碌奔波,甚至心靈創(chuàng)傷之后,尋求精神解脫的人看的。在他平淡恬靜的口吻中,讀者當會得到沉靜反思,引起共鳴,輕輕感嘆,抒發(fā)情緒,繼而撫平自己的傷口。因此王維的詩句令人一再吟詠,回味無窮。他一生留下來的詩文,滋潤了無數(shù)人的心靈,豐富了中國詩畫藝術(shù)中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了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

王維自己找到治療傷心事的途徑,這正是佛陀的教化。透過佛教正視世間緣起,說明一切皆空無實的教化,王維消融了自己的哀愁,也把這套教化推薦給讀者,讓那些同樣有著無數(shù)傷心往事的讀者,亦可以透過接受佛法,來解脫自己的困惑與悲痛。

具有圓滿智慧的佛陀,以其真知睿見,教示我們分析生命的苦惱,找尋苦惱出現(xiàn)的原因,確定苦惱的消除目標,及提供解脫苦惱的方法。其次第清晰,井然有序,若按之而行,必能消解心中郁結(jié)。千百年來,佛陀的教示,讓無數(shù)人心靈上的迷惘困惑,得到適度的慰藉,甚或達致徹底解脫。因此,王維此詩所述,并非只是兩句悲觀消極的詩文而己,更是提供了解決困惑之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