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落魄的趙匡胤被王彥超用十貫錢打發(fā)后他是怎么對待王彥超的?
中國古代史上一樁有著“莫欺少年窮”意義的“雞湯典故”,正是“王彥超給了趙匡胤十貫錢”。
后漢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是未來的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人生無比灰暗的一年。這位時年二十歲的“開封官二代”,正趕上“后晉”變了“后漢”,親歷了開封的戰(zhàn)火浩劫,身為高官的老爹趙弘殷也失了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眼看要揭不開鍋。剛結(jié)婚沒幾年的趙匡胤,也就毅然結(jié)束了“啃老”生活,一跺腳外出闖蕩,誓言要憑自己一身武藝,打拼出一番天地來。
可理想很豐滿,亂世太骨感。離家后的趙匡胤,闖了好些個地方,無一例外都闖得頭破血流。身上的盤纏曾被強盜搶了個精光,流落到長安時,身上就剩了兩塊冷干糧。后來連干糧都沒有了,甚至還跑到寺廟的菜地里偷萵苣吃。比起野史里那“千里送京娘”的英雄風(fēng)采來,真是怎一個灰頭土臉了得。
也正是在嘗盡了太多世事辛酸后,沒脾氣的趙匡胤也想著走捷徑——靠父親從前的“老關(guān)系”謀個前程。懷著這堅定信念,他又從北方一路跋涉,來到復(fù)州(湖北仙桃)投奔父親的“老同事”,復(fù)州防御使王彥超,滿以為能在這位“鄰家大叔”麾下有個一官半職。沒想到這位“王叔叔”卻十分冷淡,只是塞過來十貫銅錢,就把這“趙大侄子”打發(fā)走人。
如此一幕,也正如學(xué)者顧宏義的評價:“大概王彥超不會料到,當(dāng)時自己像打發(fā)叫花子一樣對待的落魄漢(趙匡胤),在十?dāng)?shù)年后會成為能主宰自己生死的天下第一人?!?/strong>
而放在一些“雞湯文”里,這位王彥超“大叔”也遭到過不少嘲笑,儼然成了有眼無珠的勢利眼。但事實上,這人,沒那么簡單。
雖然與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老同事”,但王彥超的戰(zhàn)場生涯,顯然傳奇的多。十二歲的時候,他就作為后唐將領(lǐng)征戰(zhàn)沙場。后晉年間石敬瑭給契丹做“兒皇帝”,割讓燕云十六州時,他就是后晉“外交官”桑維翰的隨從,等于親身參與了“交接”。后漢至后周年間,特別是“打發(fā)走”趙匡胤后,他又踏上了抗擊遼國的戰(zhàn)場,多次跟隨柴榮痛擊契丹精銳,鬧哄哄的五代十國時代里,公認(rèn)的一代良將。
而比起戰(zhàn)場上的大殺四方來,這位良將更有個出名的品質(zhì):厚道。
比如早年跟隨后唐名將李繼岌作戰(zhàn)時,正趕上后唐朝廷政變,昔日位高權(quán)重的李繼岌,分分鐘成了不如雞的落毛鳳凰。李繼岌身邊的心腹們紛紛叛變跑路,卻唯獨王彥超不離不棄,一直忠心耿耿跟在李繼岌身邊,直到李繼岌身亡。放在叛變反水甚至“黃袍加身”成習(xí)慣的五代十國年間,這厚道,著實異類。
帶兵風(fēng)格也是異類,別的“名將”多喜歡縱兵奸淫擄掠,他卻治軍嚴(yán)格,“所至民安之”。別人打仗不擇手段,寧可尸山血海也要打贏。他卻常在戰(zhàn)事激烈時叫停,只要能減少傷亡,能勸降敵軍就去勸降。這樣一個厚道且有原則好軍人,怎么偏偏對“大侄子”趙匡胤勢利眼?
首先一個原因,就得看看趙匡胤當(dāng)時的境況。別看這是王彥超的“故人之子”,可就算是趙匡胤的老爹趙弘殷,也只是王彥超多年未見的老同事,此時隔著千山萬水,突然冒出個“大侄子”跑來求工作,而且這“大侄子”一路顛沛流離,渾身衣衫...
查看詳情>>與“落魄的趙匡胤被王彥超用十貫錢打發(fā)后他是怎么對待王彥超的?”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