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失道寡助原文帶注釋

發(fā)布時間:2024-02-21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譯及原文(帶注釋)

失道寡助
失道寡助原文帶注釋
得道多助
翻譯及原文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場他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2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注釋

⑴ [天時]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⑶ [人和]作戰(zhàn)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⑷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

⑸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

⑹ [環(huán)]包圍。

⑺ [池]護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⑼ [委]放棄;[去]離開。

⑽ [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劃定的疆界。

⑿ [固]鞏固。

⒀ [山溪]地勢;山河。

⒁ [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 者,...的人,次處特指君主 下同。

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氣時令的有利條件了,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下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zhàn)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酷。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忙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忙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忙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必須勝利。

創(chuàng)作背景

選自《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出身于魯國貴族,他的祖先即是魯國晚期煊赫一時的孟孫。但當孟子出生時,他的家族已趨沒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亂,使他們的家族漸趨門庭式微,被迫從魯遷往鄒。再以后歷事維艱,到孟子幼年時只得“賃屋而居”了。孟子父母的狀況,今已不可考。流傳下來的只知孟子幼年喪父,與母親過活。為了孟子的讀書,孟母曾三次擇鄰而居,一怒斷機。孟子從40歲開始,除了收徒講學之外,開始接觸各國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倡“以民為本”,“民為貴,社稷次...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