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姜維北伐幾次

發(fā)布時間:2020-08-06
1、

三國姜維北伐幾次?雖然失敗但還是貢獻巨大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幾次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我們都知道姜維是由魏國投降蜀漢的,并且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被重點培養(yǎng)。加上自身本來就比較有才華,謀略和軍事實力是不容小覷的。諸葛亮死后雖然沒有立馬成為蜀國的頂梁柱,但是也開始在各方面嶄露頭角。直到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quán),成為了類似諸葛亮的存在。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

那么姜維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結(jié)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一、前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這一次可以說是小敗,畢竟是由蜀主動出擊的。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漢中都督王平興兵據(jù)勢,姜維和費祎等率軍前去支援,曹爽大敗。以勝利為結(jié)局。

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zhàn)洮西。并且收服了涼州胡王白虎文。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蜀國基本上拿得出手的大將幾乎沒有,可以說姜維是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zhàn),雙方互有勝負。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zhàn)于洮西,雙方以平手為結(jié)局。

二、后五次北伐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費祎遇刺被害后,姜維出兵包圍南安,不過后續(xù)因為糧盡而退。蜀道難的,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姜維北伐,有很多次都是因為糧草問題。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zhì)。

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jīng)于洮西,王經(jīng)退守狄道城,后陳泰派兵解圍。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于段谷,死傷慘重。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zhàn),到了公元258年(永安元年)諸葛誕兵敗后始退兵。

三、最后一次北伐

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zhàn)于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后還住沓中。這是姜維最后一次北伐,此時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擅權(quán),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禍。鐘會、鄧艾領五路大軍征蜀。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蜀亡。

通過以上我們得知姜維前后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比諸葛亮時期的北伐次數(shù)還要多,有勝有敗,也有不勝不敗平局的。有人說姜維進行了太多次的北伐,消耗了蜀國的國力,加速了滅亡。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雖然蜀漢易守難攻,死守可能會得以茍延殘喘,不會再進一步。而北伐卻可以贏得更大的生存希望。而且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wèi)成都的安全,這個戰(zhàn)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姜維只是在延續(xù)諸葛亮的戰(zhàn)略。諸葛亮死后,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姜維對內(nèi)無力改變,就只能向外發(fā)展。況且魏國也有損耗,而且作為戰(zhàn)敗方的魏國損耗遠比蜀漢來得大,因此正是...

查看詳情>>
2、

歷史上姜維北伐幾次?國力消耗過度只能投降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幾次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zhàn)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quán),繼續(xù)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遺命姜維次于魏延斷后,但魏延不愿意聽從楊儀調(diào)遣,率軍從別道率先撤退,姜維就率軍擊退了試圖追擊的司馬懿?;氐匠啥己?,姜維被任命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quán),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jù)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xiàn)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姜維北伐,是在公元238年,前后共進行了11次北伐,蜀國的國力消耗過度,之后無法只能舉國投降。姜維北伐其實是延續(xù)的諸葛亮的戰(zhàn)略。因為西川易守難攻,只需要好好防守,便能消耗魏國的兵力。當時諸葛亮認為可以以攻代守,積極北伐,可以保衛(wèi)成都的安全。但是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于五丈原。

蜀軍秘不發(fā)喪,整軍后退,司馬懿追擊,不料姜維依舊擊鼓作出反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不敢靠近,使得蜀軍順利的撤退,發(fā)喪之后,司馬懿知道被騙,后悔不已。

諸葛亮死后,劉禪任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率諸軍,進封平襄侯。公元238年,姜維進行第一次北伐,與魏軍在南安相持不下。公元244年,姜維進行第二次北伐,曹爽大敗。到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蜀中已經(jīng)沒有大將了,姜維與魏國將領作戰(zhàn),雙方互有勝敗。



查看詳情>>
3

姜維北伐共十一次,姜維堅持北伐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幾次

在三國時期,蜀漢陣營先后有諸葛亮、姜維兩人數(shù)度北伐,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暫且避過不談,這里就主要講述一下姜維的北伐,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姜維到底進行了幾次北伐,其中勝敗又是如何?

姜維北伐十一次

縱觀姜維的一生,在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著繼承先主、武侯的遺志,一共有過十一次的北伐記載,第一次是在238年的時候,姜維和蔣琬兩人合力出師伐魏,但是在南安被魏軍阻攔了下來,一番相持只好無奈退兵。第二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大勝,姜維派出當時在蜀國還算強勢的王平攻打魏國,曹爽大敗,差點就攻入關中,可惜還是功虧一簣。第三次北伐也小有收獲,在這次北伐中,姜維在隴西一帶擊敗魏將,收服了涼州的胡人王,之后的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因為走漏了消息,鄧艾先有準備,所以只能無功而返。

之后的5,6兩次北伐都沒有取得什么成果,在第七次的時候,姜維再次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果,擊敗了魏將李簡,之后乘勝追擊,攻取了河關、臨洮兩個縣城,也算是小有收獲。在之后,公元256年的時候,姜維再次出兵大敗雍州刺史,斬殺魏軍數(shù)萬人,但是魏軍快速增援,姜維不得不撤退。但是之后的第九次北伐的時候,因為援兵遲遲不到,姜維被鄧艾擊潰,蜀軍傷亡慘重,而這之后的兩次出戰(zhàn)也都是沒有什么收獲,無奈只能回軍。

縱觀姜維的北伐記錄,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勝多敗少,即使在蜀漢明顯劣勢的時候,姜維依舊可以在戰(zhàn)場上取得優(yōu)勢,可見姜維的軍事才能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為蜀國自身的羸弱,最后北伐還是以失敗告終。

姜維北伐兵力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歷史上對于姜維的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貶不一,推測不斷,而在諸多的揣測質(zhì)疑之中,姜維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個非常受人關注的焦點,那么姜維北伐到底動用了多少的兵力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維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諸葛亮的時候,蜀國數(shù)次北伐就沒有多少兵馬,也就是5-10萬之間,甚至有可能更少,只有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可能聚集了將近10萬的兵力。而到了姜維北伐的時候,雖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蜀國的國力有所增強,但是姜維可不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的那個聲望,也不可能調(diào)動太多的兵馬,在早期的時候每次出兵還有費祎壓著他,史書記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兵不過萬人?!本褪钦f早期的時候姜維手下的士兵還不到一萬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鬧,對于魏國根本就沒有什么威脅。

等到費祎死了以后,姜維總算是解放了,能帶的兵多了一點,但是其實也是有限的,頂多也就是5萬左右的樣子,從《魏書》來看,姜維統(tǒng)帥“步器四五萬人”,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錯,而且眾所周知,古代打仗所說的兵力一來多有夸大之處(從氣勢上嚇到敵人),再來其實有不少人都是運糧的后勤兵,所以姜維手下真正打仗的甚至未必有4,5萬人,而到了后期,隨著一次北伐的失敗,姜維的兵權(quán)也被分去了一部分,手下的兵力更少,估計也就2萬左右的樣子。

姜維北伐的目的

眾所周知,姜維北伐最后的結(jié)果是比較失敗的,估計姜維自己也知道自己北伐不會去的什么...

查看詳情>>
4、

歷史上姜維北伐幾次?姜維北伐最遠竟然打到了江蘇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幾次

諸葛亮生前為了光復漢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沒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歲。在諸葛亮死后,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姜維為實現(xiàn)諸葛亮的遺愿,也立志北伐,光復中原。他在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這二十多年之間,曾參與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維跟隨蔣琬駐扎漢中,之后率偏師出隴右,于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過此戰(zhàn)蔣琬也只是騷擾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開陣勢打,沒多久退兵屬正常。南安當時屬于涼州的一個郡,如今屬于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當時曹爽為建功立業(yè),興大軍伐蜀,蜀漢大將王平在漢中抵御,姜維跟隨費祎率軍前去支援王平,最終打的曹爽大敗。由于這場仗屬于蜀漢防御之戰(zhàn),也就并沒有打到那之說。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當時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維為了策應他們的投降,率兵出隴右接應,與曹魏大將郭淮,夏侯霸大戰(zhàn)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領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遷往蜀地,達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戰(zhàn)是掩護胡人遷蜀,遷蜀受到了魏軍阻攔,并戰(zhàn)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肅洮水之西。

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維督軍進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稱曲城,并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此地,以此為后方再與羌胡人一起進攻雍州郡縣。魏軍都督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tǒng)兵抵抗,不過后來被鄧艾切斷了退路,曲城也淪陷,姜維于是率重兵奔襲洮城,不過又為鄧艾所所破,姜維只好撤軍。姜維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肅臨潭西南處。

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維又是以羌人為輔助,與曹魏大將郭淮戰(zhàn)于洮西,雙方都各有勝負,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維俘虜了魏中郎將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肅洮水之西。

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當時大將軍費祎遇刺身亡后,姜維沒有了制約,于是立馬出兵北伐,并包圍南安,不過由于糧盡而退。南安屬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當時司馬師殺夏侯玄、李豐等人使得曹魏內(nèi)亂動蕩,魏狄道長李簡甚至密書向蜀漢請降。姜維看到機會于是再次出征。姜維占據(jù)狄道,進圍襄武,最終擊敗魏軍,斬殺大將徐質(zhì),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臨洮等縣,并遷縣民入川,之后率軍撤回。河關、臨洮在今甘肅臨夏與甘肅岷縣一帶。

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維乘司馬師病亡與夏侯霸、張翼再次北伐,率數(shù)萬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經(jīng)于洮西,王經(jīng)退守狄道城,姜維則乘勝圍狄道城。之后司馬昭調(diào)整過來,派鄧艾與陳泰并力抗擊蜀軍,并司馬孚為后援,姜維被擊退。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維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機進取上邽,并與鎮(zhèn)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姜維與魏軍交戰(zhàn)于段谷,但胡濟卻失期未至,蜀軍大敗,姜維也因此戰(zhàn)自請貶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段谷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諸葛誕聯(lián)合東吳起兵反抗司馬昭,司馬昭調(diào)走了關中兵力,關中空虛。于是姜維乘機再出兵,攻魏...

查看詳情>>
5、

姜維北伐幾次?這幾次的北伐結(jié)果分別是怎樣的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幾次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將軍,獨掌軍權(quán),繼續(xù)北伐事業(yè),大戰(zhàn)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杰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后期應該不會差于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zhàn)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里背水一戰(zhàn)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jīng),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如果不是礙于后方不穩(wěn),宦官亂權(quán),劉禪無能,且蜀國積弱已久,國力衰弱,姜維北伐的成功率其實是很高的,起碼是應該大于其師諸葛亮的。攘外必安內(nèi),姜維的軍事能力雖然極為杰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顯遠遠不如他老師諸葛亮的,并且在蜀國內(nèi)部的威望也實在是相差甚遠。而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決定姜維北伐事業(yè)才成功只會是曇花一現(xiàn),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養(yǎng)生息,反而會因為嚴重損耗國力,讓本就在早期喪失大部分實力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蜀國,因為不堪重負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學界對姜維也是褒少貶多。

姜維歸降諸葛亮之后,就一直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與諸葛亮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系,諸葛亮每次出征,姜維都跟隨左右。后諸葛亮病死于第七次北伐后,作為徒弟的姜維秉承先師諸葛亮生前的志向力主北伐,直到諸葛亮病死19年后掌管軍權(quán)后正式開始他繼諸葛亮之后的北伐事業(yè),前前后后共計大小不一十一次,如下:

第一次:不明敵情,探敵虛實。

當時蜀國還是由諸葛亮的繼承了蔣琬領導,維在下蔣琬率領下領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因為是偏師就不會多大的戰(zhàn)斗,只是互相試探一下態(tài)度和實力。

第二次:保蜀抗曹,馳援漢中

時值曹爽伐蜀,蜀國被迫遣姜維與費祎一起馳援漢中,這一次嚴格意義上不算北伐,只是守衛(wèi)本來已有的蜀國土地。

第三次:接引羌胡,招降納叛

羌胡不滿曹魏集團,叛出魏國而投蜀,姜維出兵接應以保完全,成功為蜀國增添生力軍。

第四次:魏國政變,時機大好

魏國發(fā)生高平陵政變,不過此時蜀國還是費祎當權(quán),姜維受制于費祎,沒有多大軍權(quán),手下兵不過萬,但是他深知機會難得,只有這點兒可憐的人馬也毅然孤軍北伐。不過由于兵力的原因也只能是小打小鬧,最后不了了之。

第五次:局勢動蕩,試圖再戰(zhàn)

至魏國政局動蕩,疑云密布。姜維預感機會來了,但兵力不足,于是他爭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試一把。此次北伐俘虜了后來刺殺費祎的郭修。極有可能和后來費祎之死有關。

第六次:費祎身亡,盟友同進

費祎剛剛遇刺身亡,姜維終于無人挾制可以放開手腳大展抱負,于是在吳國太傅諸葛恪(諸葛瑾之子)興兵20萬伐魏之時,姜維率...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