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姜維北伐為什么無緣無故的退兵?終于知道為什么不成功了
話說三國人物,個個都是英雄,每個人都有一身的本領,而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雖然是羅貫中為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夸大了的),殊不知諸葛亮有個關門弟子姜維,大家可能不知道姜維是誰,姜維是在諸葛亮死后,一人扛起北伐的大旗。而且還差點成功,差一點就攻陷曹魏首都。
諸葛亮死后姜維沒有立即北伐,而是穩(wěn)定軍心,操練軍隊,發(fā)下農(nóng)業(yè),積極屯糧。兩年來蜀漢又成為了三足鼎立中最強的一個國家。姜維就向皇帝劉禪請命北伐,而劉禪也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畢竟給他打天下,而且又不讓他本人出馬,何樂不為呢?于是姜維就開始了北伐事業(yè),此時曹魏派出了鄧艾,準確的說是司馬師派出的,因為那個時候曹魏政權基本被架空,司馬家族獨攬大權,權傾朝野。不過姜維跟著諸葛亮是學到了精髓,并不像馬謖,僅僅學到了皮毛。姜維的北伐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一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現(xiàn)在的甘肅,無奈后方糧草沒跟上,軍中無糧只好退兵。
姜維回去之后,便打聽情況,為何沒有糧草,原來是宦官黃皓不給前方提供糧草,借口說軍中匱乏,氣的姜維第二天便上朝參了黃皓一本,私下向皇帝劉禪請求斬殺宦官黃皓,沒想劉禪不同意,結果黃皓知道了此事,就記恨在心,想著要把姜維的兵權給拿下來,姜維也知道黃皓此人陰毒狡詐,如若待在朝中定會被黃皓所誣陷,于是姜維就再次北伐,這次由李言之子李方來掌管后方,為三軍將士提供糧草。
果然,在姜維第七次的北伐過程中,后方?jīng)]有了顧慮,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戰(zhàn)爭,前方和鄧艾斗智斗勇,雙方你來我往,不過最后還是姜維略勝一籌。姜維又使用了離間計讓鄧艾回到了曹魏后方,自此姜維的北伐大軍,勢如破竹,雖說軍中無人,但是奈何姜維用人厲害,無論是誰在他手中都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眼看著快要打到西安,我們要知道,過了西安再往東就是平原了,相比于漢中地方出兵,從西安出兵可以說已經(jīng)成功一半了。所以雙方一個拼命的攻打,一個拼命的死守。
正當北伐大軍士氣正盛,想要一舉攻下長安,此時姜維缺無緣無故的退兵,眾將士都不明白姜維是何用意,便一起來請戰(zhàn),大家都不想浪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畢竟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沒有打到這里,這眼看著北伐大業(yè)的成功指日可待,現(xiàn)在退兵算什么,前功盡棄,之前那么多的努力也付之東流了。
可是姜維看到眾將士都來請戰(zhàn),姜維也落淚了,并說我也不像撤兵,可是皇帝說南方蠻夷又起禍亂,想要我們回去平定。此時張翼第一個出來說,南方怎么會出什么亂子,這很顯然是黃皓那個宦官搞的鬼,將軍不會沒有看出來吧。姜維苦笑,怎么會看不出來,可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皇帝圣旨誰敢違抗。眾將士異口同聲的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不了抗旨,把西安拿下來再回去,這樣皇帝也就不會怪罪我們了。
話說到這里,姜維從書案下面一連拿出來了四道圣旨,眾人都傻了眼兒,原來將軍瞞著三軍將士已經(jīng)抗了三道圣旨,接著又來了一道,該怎么辦,無奈只有班師回朝。這是姜維北伐最成功的一次,打的最遠的一次。
總得來說姜維北伐失敗基本上都是因...
查看詳情>>與“姜維北伐為什么無緣無故的退兵?終于知道為什么不成功了”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為什么不成功?違背了民心的北伐怎么可能贏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歷史上對于姜維的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貶不一,推測不斷,而在諸多的揣測質疑之中,姜維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個非常受人關注的焦點,那么姜維北伐到底動用了多少的兵力呢?姜維北伐為什么會失敗?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維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諸葛亮的時候,蜀國數(shù)次北伐就沒有多少兵馬,也就是5-10萬之間,甚至有可能更少,只有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可能聚集了將近10萬的兵力。而到了姜維北伐的時候,雖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蜀國的國力有所增強,但是姜維可不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的那個聲望,也不可能調動太多的兵馬,在早期的時候每次出兵還有費祎壓著他,史書記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兵不過萬人?!本褪钦f早期的時候姜維手下的士兵還不到一萬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鬧,對于魏國根本就沒有什么威脅。
等到費祎死了以后,姜維總算是解放了,能帶的兵多了一點,但是其實也是有限的,頂多也就是5萬左右的樣子,從《魏書》來看,姜維統(tǒng)帥“步器四五萬人”,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錯,而且眾所周知,古代打仗所說的兵力一來多有夸大之處(從氣勢上嚇到敵人),再來其實有不少人都是運糧的后勤兵,所以姜維手下真正打仗的甚至未必有4,5萬人,而到了后期,隨著一次北伐的失敗,姜維的兵權也被分去了一部分,手下的兵力更少,估計也就2萬左右的樣子。
縱觀史書,對于姜維的北伐有著很多的記載,而且后人對于姜維北伐的評價也有不少,其中姜維北伐失敗的原因一直以來也是人們的焦點,這里小編我就來說說自己的一些見解。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蜀國本身的國力遠遠不如曹魏,自古以來,戰(zhàn)場上面可能有不少以弱勝強的,但是姜維的北伐歸根結底是兩國國力的綜合交鋒,這樣的情況下,以弱勝強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而且蜀國在失去荊州之后就一步步開始走下坡路,單單有一個益州的蜀國無論是兵力還是地理位置上都處于劣勢,所以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這一點其實諸葛亮、姜維都知道,但是北伐也是不得不做的。
第二點就是姜維的身份,姜維是一個降將,在蜀國的威望本來就遠不如諸葛亮,再加上當時蜀國內(nèi)部政治非?;璋?,劉禪無能聽信宦官,使得姜維不能全力發(fā)揮。
第三點是因為當時蜀國內(nèi)部的人才極度缺乏,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老一輩的已經(jīng)老的老,死的死,而新的還沒有出現(xiàn),不只是朝中沒有好的文官,就連帶兵打仗也沒有人可用,所以才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
第四點,也是因為姜維面臨的敵人其實很強,先不說魏國本身國力的強大,鄧艾、鐘會,諸葛緒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可以說魏國一代一代都有人才挺身而出,也讓姜維一直都沒有什么收獲。最后一點就是蜀漢的旗號就是恢復漢朝,而當時漢朝滅亡已經(jīng)很久了,人們對于漢朝早就沒有留戀了,再加上魏國的各項制度也都比較完善,人民也都比較信任曹魏,所以說姜維的北伐其實是違背了民心的,有著這樣多方面的劣勢,姜維的北伐又怎么可能成功。
與“姜維北伐為什么不成功?違背了民心的北伐怎么可能贏”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為什么不成功?姜維到底輸在了哪里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姜維北伐時蜀國已經(jīng)開始缺少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所以只能讓老將軍廖化擔任先鋒。雖然這句話時常被拿出來調侃,不過廖化的確是蜀國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姜維接替諸葛亮北伐的志向也離不開廖化的幫助。不過北伐之路還是困難重重,姜維和鄧艾交鋒,始終難以占據(jù)上風。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一句老話,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意思的卻是少之又少!從字面意義上來講就是三個人在一起就能算得上是個諸葛亮,但這個解釋很明顯就是行不通的!那,真正的含義又是什么呢?很簡單,集眾多之所長,補己之不足。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相當于現(xiàn)今的大網(wǎng)紅李佳琦,即使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電腦的時候,諸葛亮的名氣同樣,不受影響,迅速傳遍了五湖四海!可以說,在當時只要是會喘氣的人都知道他諸葛亮的存在。
名氣與能力也是絕對掛鉤的,諸葛亮一生為劉備出謀劃策,擬定不少戰(zhàn)略方針,成功幫助劉備逆襲為帝,終于不再做織席販履的行當。公元234年,諸葛亮在5次北伐之后,終于身體吃不住了,倒在了軍營。臨死之前,蜀國仍然是危機四伏,內(nèi)有小人踴躍,外有強敵時思入侵。
怎么辦呢?面對這樣的國情,諸葛亮便把自己一身的本事傳給了姜維,孔明希望姜維可以代替自己完成他未競之事,為何諸葛亮偏偏選中了姜維呢?
原因很簡單啊,一來,姜維乃是武將出身,愛國之心很強,一旦被收服,他不會叛變。其二,姜維有著不錯的軍事頭腦,一旦學會兵法,那就會變化出無限的能力。其三,姜維武藝不錯,可以打平趙云的人,他絕對是可靠的,除此之外,他的身體素質也是非常不錯的,不會像自己一樣,老是感冒,疾病緾身,甚至是會被公務累垮。如果是姜維,他絕對可以扛得住!
那么,在諸葛亮死后,姜維真的扛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嗎?
從大局觀來說,姜維確實是頂住了壓力,但是他做得并不是很好,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幫助劉禪真正做到“親賢臣,遠小人”,要知道,此乃是恩師諸葛亮所倡導的,諸葛亮在世之時,是非常嚴格的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劉禪的,但是在諸葛亮死后,作為傳人的姜維,似乎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攻伐之事上。(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用來研究恩師的兵法要道。)
除了未做到,幫助后主“親賢臣,遠小人”之外,姜維其實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用盡一生,仍然未能完成諸葛亮之所愿,仍然匡漢失敗,換句話說就是,姜維在后期基本上都是在吃敗仗。
姜維到底輸在了誰的手上?曹魏方面有誰可以打敗姜維呢?細觀曹魏用兵牛人,當屬司馬懿。不過,司馬懿于251年,就見了諸葛亮。理應,學會諸葛亮兵法的姜維可以戰(zhàn)勝曹魏才是,即便是不能全勝,但也可以慢慢吞食才對,但是為何卻是吃敗仗呢?
在司馬懿死后5年,姜維被升為大將軍,其權利達到頂峰,雖然此時荊州不在手,但是依然可以采用當年法正所提之謀,用漢中策,可以和曹魏來場持久較量。
其實,早在238年,姜維便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伐魏,但是那時候自己手中并無兵權,根本...
查看詳情>>與“姜維北伐為什么不成功?姜維到底輸在了哪里”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戰(zhàn)績?nèi)绾??整體用兵水平勝出
在蔣琬掌權期間,姜維開始了對涼州地區(qū)的作戰(zhàn)。自243年也升任鎮(zhèn)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從此姜維開始了多達兩位數(shù)的“北伐”作戰(zhàn)。
自此在曹魏伐蜀前,合計12戰(zhàn),如將255年的戰(zhàn)斗分為兩段,則是13戰(zhàn)。其中明確和郭淮交戰(zhàn)的次數(shù)是四次,則四次戰(zhàn)績兩勝兩負,除了第一次是在蔣琬時代出兵外,其他均是在費祎時代,所統(tǒng)帥的兵力都是不足萬人。在蔣琬時代也是偏師出戰(zhàn),兵力想來也不會太多。而且和郭淮的一次失利中是在郭淮、陳泰、鄧艾、陳泰這樣的全明星陣容下作戰(zhàn)。雖然是一次扎扎實實的失利,但姜維帶著不足一萬人哪怕被曹魏干掉了我覺得都不丟人。
對戰(zhàn)陳泰的戰(zhàn)斗則是為兩戰(zhàn)(不計公元249年不作為主帥曲城之戰(zhàn),此戰(zhàn)主帥為郭淮),可以算是兩次皆負。但都不算大敗,算是交兵不利。
對戰(zhàn)鄧艾的戰(zhàn)斗則是三次(不計249年、255年兩次不作為主帥的戰(zhàn)斗,這兩戰(zhàn)主帥分別為郭淮和陳泰),三次皆敗。一次是大敗,一次算是交兵不利鄧艾據(jù)守不和姜維交戰(zhàn),一次算是小敗。
和其他將領交戰(zhàn),如王經(jīng)、徐質,不明主帥的西平之戰(zhàn)和平叛汶山之亂則戰(zhàn)績是三勝一負。則姜維北伐作戰(zhàn)的總戰(zhàn)績?yōu)槲鍎侔素?絕對沒有在開會)。其中基本總結可以看出,姜維大多數(shù)都在兵力、局勢不佳的情況下作戰(zhàn),但往往他能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一些奇跡(如大敗王經(jīng)、逼退徐質)。再面對容錯率更高的曹魏(如鄧艾曾判斷失誤,是陳泰匡正了鄧艾的錯誤。如段谷之戰(zhàn),援兵一旦來不及則招致大敗),姜維能拿下如此戰(zhàn)績也實屬難得。
但姜維作戰(zhàn)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貪功。比如大敗王經(jīng)后,張翼等都勸姜維收兵,但他不樂意。最后還是被陳泰、鄧艾逼退。以及姜維最大的失利,段谷之戰(zhàn)也是輕兵深入,后繼無援,導致慘敗,讓自己的政治生涯陷入低谷。陷入從百姓自蜀漢高層的反對,如果不是知陳祗的存在,以及此時的劉禪還是個好戰(zhàn)派,姜維恐怕都沒辦法支持到蜀漢滅國。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姜維為“粗有文武”這顯然有失偏頗,觀整個蜀漢歷史,能和曹魏對抗中,取得如此戰(zhàn)果的主帥除了劉備、諸葛亮,也就是姜維了。而姜維的用兵多機變,雖然有不足,但畢竟所獲得支持條件比劉備差多了,所以整體他的用兵水平還是略勝昭烈帝的。不然鄧艾也不會在剛立下大功,攻破成都正意氣風發(fā)的時候,評價姜維為:“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姜維是一時雄杰,只不過遇到了,才遇到困境而已。能得到這個評價,自然比譙周的弟子帶有感情色彩的評價客觀多了。(其實陳壽治史還是比較客觀的,不然也不會記載鄧艾這句話。)
談到這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期待我談下姜維為什么會如此頻繁北伐的原因。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姜維不得不為之。
與“姜維北伐戰(zhàn)績?nèi)绾??整體用兵水平勝出”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戰(zhàn)績貶多褒少,根本無法威脅到魏國
諸葛亮六出祁山,一生為北伐嘔心瀝血,卻含憾于五丈原。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歷史中,諸葛亮之后,姜維都成為了蜀漢的中流砥柱。爾姜維北伐更是成為諸葛亮戰(zhàn)略的延續(xù)。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姜維的北伐卻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他的北伐究竟打得怎么樣呢?姜維北伐戰(zhàn)績?nèi)绾危?/strong>
姜維北伐,他的優(yōu)勢在于熟悉涼州的羌胡,可以結為外援,同時姜維自身才武卓絕。這么多次北伐,收降白虎文、治無戴所部,斬殺徐質,以及大破王經(jīng),算是比較大的戰(zhàn)果,重創(chuàng)魏軍,但是被鄧艾在段谷、侯和擊敗,也是比較明顯的敗績。
姜維的北伐,始于公元238年,終于262年,前后一共進行了11北伐戰(zhàn)爭,并不是三國演義中的九伐中原哦。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第一次北伐,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扎漢中。蔣琬升大司馬后,任命姜維為司馬,多次率領偏師西進,于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過此戰(zhàn)蔣琬也只是騷擾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開陣勢打
公元244年(延熙七年)第二次北伐,當時曹爽為建功立業(yè),興大軍伐蜀,蜀漢大將王平在漢中抵御,姜維跟隨費祎率軍前去支援王平,最終打的曹爽大敗。
公元247年(延熙十年)第三次北伐,其實與其說是北伐,倒不如說是接應別人,當時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未遷走者皆為郭淮擊平。
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第四次北伐,姜維進攻雍州,圍困洮城,鄧艾守城不出,無功而返。
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第五次北伐,姜維又是以羌人為輔助,與曹魏大將郭淮戰(zhàn)于洮西,雙方都各有勝負,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維俘虜了魏中郎將郭修。
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第六次北伐,姜維久攻南安不下,彈盡糧絕,突擊撤退。
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第七次北伐,當時司馬師殺夏侯玄、李豐等人使得曹魏內(nèi)亂動蕩,魏狄道長李簡甚至密書向蜀漢請降。姜維看到機會于是再次出征。姜維占據(jù)狄道,進圍襄武,最終擊敗魏軍,斬殺大將徐質,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臨洮等縣,并遷縣民入川,之后率軍撤回。
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第八次北伐,姜維復出隴西狄道,大敗魏雍州刺史王經(jīng),殲滅魏軍數(shù)萬人。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第九次北伐,鎮(zhèn)西大將軍胡濟違約,沒有支援姜維,姜維為鄧艾所敗與段谷,死者橫尸遍野。
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第十次北伐,魏征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jù)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軍近水筑寨。蜀軍多次挑戰(zhàn),魏軍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公元262年第十一次北伐,姜維率軍攻入洮陽境內(nèi),并與鄧艾戰(zhàn)于侯和,由于姜維遠征補給困難,最終為鄧艾所打敗,損失慘重,實力大減,姜維戰(zhàn)敗后退往沓中,屯田避禍。
隨即鐘會,鄧艾領大軍征蜀。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蜀亡。
其實縱觀姜維的歷次北伐,與其說是想收復中原,倒不如說是單純?yōu)榱吮狈ザ狈ィ驗楹芎唵?,蜀漢的國力太差了,而且國內(nèi)無人支持,姜維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蜀漢是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內(nèi)政外交軍...
查看詳情>>與“姜維北伐戰(zhàn)績貶多褒少,根本無法威脅到魏國”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戰(zhàn)績巔峰:洮西之戰(zhàn)讓曹魏心服口服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不過,在蔣琬、費祎生前,姜維在北伐中原的兵力上受到限制。等到費祎去世后,姜維終于在北伐曹魏上掌握大權,也即能率領更多的軍隊來和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較量。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其中,就洮西之戰(zhàn)來說,可以說是姜維北伐中原戰(zhàn)爭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甚至可以說是姜維一生的巔峰之戰(zhàn)。洮西之戰(zhàn)姜維北伐戰(zhàn)績有多好?
首先,就洮西之戰(zhàn)的歷史背景來說,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正元二年(255年)七月,掌握曹魏大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病亡,在司馬師去世后,司馬昭接替司馬師來掌權。不過,對于司馬昭來說,顯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穩(wěn)定曹魏內(nèi)部。更為關鍵的是,公元255年這一年,長期駐守雍、涼抵御諸葛亮、姜維北伐的魏國將領郭淮也去世了。由此,此時的曹魏無疑陷入到震動中,這讓姜維覺得是一個不容錯失的良機。在此基礎上,姜維和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shù)萬人攻打曹魏,不過,姜維的具體兵力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應該在3萬—5萬人之間。
在洮西之戰(zhàn)中,姜維、夏侯霸、張翼等蜀漢將領兵分三路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不過,在這場戰(zhàn)役中,曹魏在雍州、涼州地區(qū)的最高武將——陳泰,因為不確定姜維此次出兵的目的在哪,所以不敢輕易調動軍隊。在此基礎上,陳泰自己駐扎在陳倉,以此防止姜維從故道、褒斜道等秦川襲擊關中。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雖然陳泰的對策比較穩(wěn)健,但是,這無疑給姜維的進攻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對于姜維來說,趁著這一機會,姜維率領的大軍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
在洮西之戰(zhàn)中,雍州刺史王經(jīng)率領的魏軍和姜維剛一交鋒,被迅速交鋒。不過,因為曹魏兵力上的優(yōu)勢,雍州刺史王經(jīng)并沒有不敢再戰(zhàn)。在集結兵力后,王經(jīng)率領5萬左右的兵力渡過洮水,準備再與姜維交戰(zhàn)。對于雍州刺史王經(jīng)來說,渡過洮水來和姜維決戰(zhàn),很可能是希望像韓信一樣實現(xiàn)“背水之戰(zhàn)”的效果。不過,他面對的是諸葛亮的傳人——姜維。在此戰(zhàn)中,姜維抓住機會,在決戰(zhàn)中再次擊潰了雍州刺史王經(jīng)率領的曹魏大軍。由此,王經(jīng)先后敗于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部傷亡或逃亡,僅殘部萬人還保狄道。
最后,在洮西之戰(zhàn)中,姜維兵力沒有占據(jù)優(yōu)勢的背景下,讓曹魏付出了數(shù)萬兵馬傷亡的代價。縱觀漢末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數(shù)萬人傷亡的戰(zhàn)績,已經(jīng)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不過,在洮西之戰(zhàn)中,王經(jīng)因為還有1萬左右的兵馬,加上曹魏大將陳泰又派出了三路大軍進至隴西,避開蜀國的大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由此,對于曹魏的援軍,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nèi)聯(lián)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對于姜維來說,因為是輕軍遠行,沒有攜帶什么攻城裝備,加上曹魏援軍已至,所以選擇了退軍??偟膩碚f,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指揮的...
查看詳情>>與“姜維北伐戰(zhàn)績巔峰:洮西之戰(zhàn)讓曹魏心服口服”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中這次戰(zhàn)績最輝煌,一舉消滅四萬魏軍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白手起家的劉備在請出諸葛亮以后逐漸走向成功,并終于在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病逝后,諸葛亮盡心竭力輔佐后主劉禪,可是他一生過于操勞導致不幸病逝于五丈原。諸葛亮病故后,姜維繼承了其遺志,并曾九伐中原,可是多數(shù)次都戰(zhàn)績不佳。
姜維九伐中原有次戰(zhàn)績最輝煌,在洮西之戰(zhàn)中,蜀國曾以少勝多滅敵數(shù)萬。
姜維可謂是諸葛亮為蜀國留下的一位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年輕的姜維不但武藝出眾,而且熟讀兵書戰(zhàn)冊,是難得的帥才。姜維一生共計伐魏九次,其中兩次大勝魏國,三次小勝魏國,五次作戰(zhàn)不利。洮西之戰(zhàn)前,魏國發(fā)生重大變故:公元255年7月,魏國實際掌握大權的司馬師病亡,其弟司馬昭接替其位;公元255年,經(jīng)常抵御姜維的魏國名將郭淮也病故。這年姜維見魏國政局不穩(wěn),于是就發(fā)動了洮西之戰(zhàn)。
此次姜維北伐魏國,有兩大利好條件。一,姜維已經(jīng)掌握了蜀國軍事大權,北伐可以親自率領幾萬人馬前去進攻魏國;二,司馬昭剛剛接替司馬師的位置,還需要重新穩(wěn)定局勢。據(jù)《三國志》記載,此次姜維親自帶著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shù)萬人攻打魏國。雖然史料沒有記載當時姜維率領蜀軍的具體數(shù)量,不過通過對后期蜀國的國力來推測,姜維的蜀軍應該在4萬人左右。
姜維兵分三路,分別向祁山、石營、金城三地發(fā)動了進攻。當時鎮(zhèn)守雍、涼兩地的大將為陳泰,他決定以守為主,于是派兵鎮(zhèn)守陳倉。姜維一見陳泰死守陳倉,于是改道率領大軍向狄道進攻魏國。與陳泰死守的舉動相反,雍州刺史王經(jīng)親自集合了5萬魏軍來抵擋姜維的4萬人馬,雙方在洮水展開決戰(zhàn)。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戰(zhàn)通常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雖然王經(jīng)是魏國名將,可是卻不是姜維的對手。姜維本來就是是帥才,加上經(jīng)過諸葛亮的多年指點,其本領可謂更上一層樓。姜維激發(fā)了蜀國的士氣以后,4萬蜀兵人人奮勇,打得5萬魏兵大敗,姜維率領大軍趁勢追殺,魏兵死傷大半,王經(jīng)只剩1萬來人退卻。
洮西之戰(zhàn),姜維以少打多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并取得了消滅4萬魏軍的戰(zhàn)果。曹魏大將陳泰又派出了三路大軍進至隴西,王經(jīng)剩下的1萬殘部也退守狄道,兵力依然占據(jù)優(yōu)勢。姜維見強攻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于是得勝而歸。綜合姜維九伐中原的戰(zhàn)績來看,洮西之戰(zhàn)最輝煌,蜀國以少勝多滅敵數(shù)萬。
與“姜維北伐中這次戰(zhàn)績最輝煌,一舉消滅四萬魏軍”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戰(zhàn)績很高,為何還會受到世人的否定?
劉備伐吳兵敗死后,諸葛亮在川蜀勵精圖治,數(shù)年后川蜀大治。諸葛亮先后進行五次出師北伐,最終因為勞累過度病逝于五丈原,但是諸葛亮北伐自此名垂青史,為后世所稱贊。
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國后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率諸軍,進封平襄侯。姜維逐漸掌握蜀漢軍權,于公元238年起,姜維前后共計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可同樣是北伐曹魏,姜維北伐戰(zhàn)績優(yōu)異,為何諸葛亮名垂青史,姜維卻飽受爭議呢?
首先看看二人北伐的原因,諸葛亮北伐是為匡扶大漢因為諸葛亮堅持王業(yè)不偏安,是恢復漢室,這也說明諸葛亮忠于漢室的高尚品格。
而姜維北伐的原因則是因為保住自己的兵權。因為此時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制得住他。
姜維曾想除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而黃皓也因此忌恨姜維,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后加以謀害。姜維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zhàn)。由此可見,姜維北伐的目的實則就是為了自己的兵權。
再者就是姜維北伐時候蜀漢的國力,前期北伐朝內(nèi)尚有蔣琬、董允、費祎,軍中有馬岱、王平等名將在世,因此極大程度上幫助姜維緩解了許多壓力。而姜維北伐時也確實不愧為諸葛亮的學生,連戰(zhàn)連捷。以區(qū)區(qū)數(shù)萬兵力北伐中原,降李簡,斬徐質,取河關,破王經(jīng)。
打出了比諸葛亮還好的戰(zhàn)績,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讓天下為之震驚。姜維在取得洮西大捷以后,并沒能擴大戰(zhàn)果,當陳泰的支援部隊到達狄道,揚言要切斷姜維后路,姜維就放棄了繼續(xù)圍攻狄道城,急忙向鐘提城撤退。
姜維撤退的根本原因,還是蜀漢兵力不足,姜維北伐總兵力不過數(shù)萬,又經(jīng)過洮西之戰(zhàn)和狄道圍城戰(zhàn)的損耗,兵力并不多,蜀漢僅僅占據(jù)益州一州之地,舉國之兵不過十萬,當初劉備討伐東吳,精銳盡出,也只是湊集了4萬大軍。
但是,此時蜀漢人才衰退到了極致,以至于出現(xiàn)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而這句話對廖化實則是高度評價,其含義是蜀漢后繼無人,竟然讓74歲的老將廖化擔任先鋒。因此,姜維一個人面對魏軍眾多將領作戰(zhàn),實在獨木難支。因此對蜀漢國力也是極大的損傷。
而歷年史家對姜維的北伐卻是貶多褒少,連年征戰(zhàn),耗損國力至巨。在最后一次北伐進行時,廖化勸姜維休整軍隊,認為“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建議勿“強欲行難為之事”。
由此可見,姜維北伐雖然縮小了曹魏與蜀漢的差距,但同時也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的局面。
與“姜維北伐戰(zhàn)績很高,為何還會受到世人的否定?”相關的文章
姜維北伐取得了哪些戰(zhàn)績?究竟給蜀漢帶來了什么影響
在諸葛亮去世后,蔣琬和費祎共同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因為費祎一直不支持北伐,從諸葛亮去世一直到費祎遇刺,蜀漢在20多年的時間里面只進行過5次北伐。在費祎遇刺之后,姜維掌握了蜀漢的軍事大權,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面,姜維便發(fā)動了6次針對曹魏的北伐。因為蜀漢的前5次北伐和后6次北伐都是由姜維負責指揮的,這是11次北伐在歷史上被人們稱之為“九伐中原”。
關于“九伐中原”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九伐中原”起到了為蜀漢續(xù)命的作用,也有的人認為“九伐中原”是窮兵黷武,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九伐中原”都取得了哪些戰(zhàn)績,這11次北伐究竟給蜀漢帶來了哪些影響。
先來看一下費祎去世前的5次北伐,這5次北伐的規(guī)模都不大,取得的戰(zhàn)果和失敗造成的損失也都不大。姜維第1次北伐是在公元238年,這次北伐的規(guī)模非常小,姜維和蔣琬帶領蜀漢的偏師從隴右進攻曹魏,同曹魏在南安地區(qū)相持,最終以平局收場。蜀漢國內(nèi)的軍隊數(shù)量只有10萬人左右,能夠調動的機動部隊數(shù)量大約有四五萬人,因此姜維和蔣琬帶領的偏師人數(shù)不會太多,這次戰(zhàn)役雙方所受到的損失也都比較小。
從公元238年開始,蜀漢和曹魏經(jīng)歷了長達6年的休戰(zhàn)期,一直到了公元244。好大喜功的曹爽帶領大軍討伐蜀漢,在漢中被王平擊敗,姜維和費祎趁機北伐攻擊曹魏,因為費祎一直不支持北伐,所以在曹爽被擊退之后,蜀漢并沒有趁機擴大戰(zhàn)果。到了公元247年,姜維再一次率領偏師北伐,同魏國大將郭淮交戰(zhàn),沒有取得任何戰(zhàn)果。公元249年,姜維又一次出兵北伐,同樣也是徒勞無功。到了公元250年,姜維在費祎去世之前進行了最后一次的北伐,這次北伐的結果也是以平局收場。
總的來看,姜維前5次北伐,4次以平局收場,一次是防守反擊,始終都沒能取得大的成就。姜維5次北伐不能成功,主要問題是因為費祎一直限制姜維的兵權,姜維每次出兵所帶領的軍隊的人數(shù)不超過1萬人,根本不能取得大的戰(zhàn)果。一直到了公元253年,費祎被刺客刺殺后,姜維才開始大規(guī)模的帶領軍隊北伐。
公元253年費祎剛剛被刺客刺殺后不久,姜維就帶領軍隊包圍了曹魏的南安城。由于南安的城池非常堅固,姜維攻擊了很久也沒能攻破南安,最終只能引兵退回了蜀漢境內(nèi)。到了第2年,姜維再一次率領主力軍隊出師北伐,因為沒有人控制姜維的出兵人數(shù),姜維帶領的軍隊人數(shù)大大,取得的戰(zhàn)果也越來越大。在第7次北伐中,姜維斬殺了曹魏的將領徐質,取得了一定規(guī)模的小勝利。
有了前幾次北伐的經(jīng)驗之后,姜維在公元255年再次帶領數(shù)萬大軍北伐。這一次姜維在洮西之戰(zhàn)大敗曹魏雍州刺史王經(jīng),殺死王經(jīng)手下的士兵數(shù)萬人,取得了自諸葛亮北伐以來,蜀漢從來沒有取得過的大勝利。洮西之戰(zhàn)后,廖化和張翼等人都勸說姜維退兵回蜀漢,但是姜維想要接機擴大戰(zhàn)果,拒絕了張翼和廖化的建議。于是姜維繼續(xù)追擊王經(jīng),結果曹魏的主力部隊陸續(xù)趕來,姜維為了避免被魏軍合圍,只有再...
查看詳情>>與“姜維北伐取得了哪些戰(zhàn)績?究竟給蜀漢帶來了什么影響”相關的文章
歷史上姜維北伐分三個階段,姜維北伐取得哪些戰(zhàn)績?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這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后,最為精彩,也最傳奇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現(xiàn)出劉禪時代的蜀國,面臨的危機和機遇。雖然姜維和諸葛亮都曾經(jīng)討伐過曹魏勢力,而且次數(shù)很多,但從質量和規(guī)模看,姜維和諸葛亮一比,顯然不在一個重量級。
后諸葛亮時代蜀國的危機
諸葛亮的死,可以看成是蜀國政壇的一次大地震,也讓蜀國權力出現(xiàn)了真空狀態(tài)。雖然諸葛亮推薦了費祎,董允,蔣琬等人接他的班,但這些文臣的威信,不足以震懾蜀國群臣。而武將方面,更是凋零殆盡,姜維作為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并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在軍隊中建立足夠的威信。也沒有獲得足夠多的兵權。于是,蜀國出現(xiàn)了文官制衡武將的局面。
而在文官集團里,也出現(xiàn)了分歧。其重點分歧在于,是否按照諸葛亮規(guī)劃的路線繼續(xù)前進,還是另辟蹊徑,延續(xù)著蜀國的國運。
費祎董允蔣琬可以算作是諸葛亮堅定的粉絲,他們雖然能力不如諸葛亮,卻各自發(fā)揮所長,看起來也可以讓蜀國這艘大船,不偏離軌道??煞制缫苍诖顺霈F(xiàn)。
費祎董允,是謙和的君子,善于治國理政安民,但對于軍事卻不太在行。而蔣琬雖然是文官,卻有武將之風,渴望在邊關建功立業(yè)。這種分歧,就體現(xiàn)在對于姜維北伐的態(tài)度上。
第一階段的北伐事業(yè)
起初的姜維,并沒有太多兵權,費祎并不完全支持姜維,蔣琬卻一如既往的支持。從延熙元年一直到延熙十二年,這十一年間,姜維先后進行了四次軍事行動。按照姜維的策略,選擇了攻破隴西,連接羌胡,再圖長安的進攻計劃。這四次北伐,戰(zhàn)場全部設在甘肅一帶。
但姜維的戰(zhàn)略,并沒有得到支持。費祎十分保守,每當姜維想要大規(guī)模北伐,費祎總會牽制一番。于是,雖然這十一年以來,姜維進行四次軍事行動,但每一次兵力也就一萬人左右。雖然聯(lián)絡了一部分羌人,遷回蜀中一部分人口。但對于龐大的魏國來說,很難產(chǎn)生實際的影響。
第二階段的北伐事業(yè)
第一階段的北伐事業(yè),雖然沒有按照姜維既定的路線進行,戰(zhàn)果并不豐富,可畢竟有了一定的軍功,這些軍功和經(jīng)驗值,讓姜維在軍隊中的威信和地位與日俱增。也開始擁有自己的鐵粉和死忠。
而到了延熙十六年的時候,蜀國內(nèi)部突發(fā)變故,費祎被刺殺身亡。這是姜維北伐事業(yè)的分水嶺,也是蜀國崩潰的前奏。
雖然費祎不太支持姜維的北伐,卻很能保國安民,在費祎的治理下,蜀國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也逐漸恢復實力。就當前景一片大好,費祎莫名其妙被刺殺身亡。蜀國權力,再次出現(xiàn)真空。
費祎死的突然,根本來不及找接班人,在這種突發(fā)狀況下,另外兩股潛伏的勢力,漸漸控制朝政。一股是宦官黃皓為首的宦官勢力,一股是以譙周為首的保守黨勢力。雖然這兩股勢力,無法抗衡正處于巔峰時期的姜維。但在幾年后,依舊讓姜維極為難堪。
目前的姜維,暫時無事,他開始放開手腳,實現(xiàn)自己北伐夢想。這就是第二階段的北伐。
第二階段從延熙十六年到延熙二十年,短短五年,姜維進行了五次大規(guī)模北伐,這五次北伐,和前四次比起來,規(guī)模更大,戰(zhàn)果也極為豐富。而每次姜維帶領的軍隊,多達數(shù)萬人,...
查看詳情>>與“歷史上姜維北伐分三個階段,姜維北伐取得哪些戰(zhàn)績?”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