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三國演義的故事里有歷史真相的原來是這幾個!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lián)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jù)《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zhàn)五年后,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孫權領兵迎戰(zhàn),兩軍戰(zhàn)于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zhàn)機。
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zhàn)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zhàn),下令弓弩齊發(fā),箭射吳船。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wěn)后,孫權指揮戰(zhàn)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這只是發(fā)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起初他沒料到船身會中這么多箭,使得船要傾覆,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他并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周瑜打黃蓋”子虛烏有
人們通常認為,曹軍將戰(zhàn)船用鐵鏈相連,使得黃蓋的火攻奏效,實際上,曹軍的戰(zhàn)船之間并沒有用鐵鏈相連,只是首尾相連、銜接緊密,看上去好像連成一串。實際上,曹軍的船艦是用木板兩兩釘在一起,這樣船身晃動幅度大大減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戰(zhàn)斗力。同時,兩大船一體,可以即時進行接舷戰(zhàn)的步兵數(shù)量增多,特別令江東軍頭疼。江東水軍歷來以接舷戰(zhàn)制勝,如今接舷戰(zhàn)的難度變大,就不得不為此發(fā)愁了。
據(jù)《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武鋒校尉黃蓋向周瑜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痹趯O劉聯(lián)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黃蓋提出的火攻的確是上佳的方案。
三國歷史上并沒有黃蓋使用苦肉計,但詐降確有其事。黃蓋為保證無武裝的火船不被截擊而能夠順利地接近曹軍水寨,便向曹操投書詐降。《江表傳》記載了黃蓋的詐降書,他在詐降書里認為以江東地區(qū)六個郡的兵力,不能夠抵擋中原的一百多萬兵力,但是孫權、周瑜執(zhí)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為了避免與孫權、周瑜一起被消滅,情愿向曹操投降。
曹操告訴黃蓋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帶自己的部隊與兵器糧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來。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為了使得曹操深信黃蓋不是詐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計”,先叫黃蓋在舉行軍事會議的時候,公然冒犯周瑜。于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黃蓋拖下去斬首,眾將領紛紛求情,黃蓋才幸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事實是,黃蓋不曾吃這個苦,也不需要吃這個苦。曹操很容易相信黃蓋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一,他的兵力比孫劉聯(lián)軍的兵力多。黃蓋這樣的人之所以不愿與周瑜同歸于盡,是很合乎常理的。第二,曹操所能知道的關于黃蓋的情形是:黃蓋曾經(jīng)做過孫堅的部下,資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第三,十幾年來各方的將領背棄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曹操受降成習慣,因此對于黃...
查看詳情>>與“三國演義的故事里有歷史真相的原來是這幾個!”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