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為什么董卓要廢少帝?原來從這件事上董卓開始就有了廢立皇帝的念頭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去世,由尚未成年的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何太后垂簾聽政,大將軍何進主持朝政。
為了爭權(quán)奪利,控制皇權(quán),以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和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相互排擠,斗爭日趨激烈。何進聽取袁紹建議,引進外援,邀請董卓等地方將領(lǐng)領(lǐng)兵進逼洛陽,試圖以此逼迫何太后下決心誅殺宦官。
不料,董卓等尚未趕到洛陽,張讓等便先下手殺了何進?;①S中郎將袁術(shù)聽到何進被殺,領(lǐng)兵火燒南宮,追殺張讓等人。張讓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xié),連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
董卓見洛陽城內(nèi)火光沖天,知道情況有變,快馬加鞭引軍急進,途中聽說漢少帝在北芒,又當機立斷,急忙率兵前去“護駕”。不久,董卓尋到漢少帝,上前參見,并向漢少帝詢問事變的經(jīng)過。
此時,張讓、段硅等已被盧植所殺(一說張讓等乃自己投河自盡),漢少帝失去依靠,早已被蜂擁而至的董卓大軍嚇得魂飛魄散、驚慌失措、淚流滿面。對于董卓的問話,漢少帝更是結(jié)結(jié)巴巴,語無倫次,回答不清楚。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xié)更加沉著冷靜,他主動上前,一五一十地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jīng)過,敘述條理清楚,毫不含糊。
當時,漢少帝劉辨十四歲,而陳留王劉協(xié)只有九歲,比漢少帝整整小五歲。董卓因此認為,陳留王劉協(xié)要比漢少帝劉辯強得多。
另一方面,陳留王劉協(xié)的生母王美人為何太后所害,自幼由董太后親自撫養(yǎng)成長。董卓覺得,自己與董太后都姓董,是同族,因此在情感上與陳留王劉協(xié)更加親近。
于是,董卓便有了罷黜漢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的念頭。
董卓率部護送漢少帝與陳留王回到洛陽,當時,他的步騎士兵實際上不過三千人。董卓擔心自己的兵力太少,無法震懾住各方勢力。
董卓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當初何進邀請地方將帥領(lǐng)兵進京逼迫何太后,可不僅僅只邀請董卓,所以,當時的洛陽可謂群狼環(huán)伺,董卓能夠迎接少帝回洛陽,只不過是他能當機立斷,捷足先登而已,不知有多少人對董卓既妒且狠,恨不得從董卓手中奪過漢少帝,自己成為“董卓”。
為了震懾住各方勢力,董卓心生一計。他讓自己的三千士兵在夜里偷偷出城,駐扎在洛陽城附近,天亮后,又讓這些士兵大張旗鼓地回到洛陽,如此往復了四五天。
洛陽內(nèi)外無人識破董卓的計謀,都以為董卓的軍隊在源源不斷地進入洛陽,從此畏服。不久,何進的弟弟何苗率部歸順了董卓,呂布也殺了丁原,率部歸降董卓。
掌控了槍桿子,董卓大權(quán)在握,于是罷免司空劉弘,自己取而代之,又召集朝臣商議廢立皇帝之事。
董卓昂首道:“天地為大,其次君臣,這是為政的根本。皇帝糊涂懦弱,不能夠事奉宗廟,做不得天下的君主。如今想依照伊尹、霍光舊例,改立陳留王為帝,諸位以為如何啊?”
在中國歷史上,廢立皇帝歷來是一件極具風險的大事,必須慎之又慎,一個搞不好,不僅自己要掉腦袋,還要誅九族。
故而董卓突然提出要廢立皇帝,大殿之內(nèi)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公卿群臣人人心驚膽戰(zhàn),無人敢接口搭話。
董卓見無人接話茬,又提高聲調(diào)說:“從前霍光...
查看詳情>>與“為什么董卓要廢少帝?原來從這件事上董卓開始就有了廢立皇帝的念頭”相關(guān)的文章
董卓廢帝的理由是什么?原來這四個人是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
董卓帶兵進了洛陽后,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控制了朝廷中樞,并把原來由何進兄弟控制的京城兵馬也掌握在了手中,一時間大權(quán)在握,皇帝漢少帝和朝廷大臣都無力抗爭,董卓的行為也日漸跋扈,西涼兵馬在洛陽街市更是橫行無忌,京城百姓惶恐不已。
雖然控制了朝廷中樞,但是董卓心里明白,朝廷大臣根本瞧不起自己,心里也不服自己,只是畏懼于自己的兵馬而已。因此,董卓必須要立威,讓朝廷及百官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能量。立威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董卓選擇的是動靜最大、效果最好、功勞最大的那一種:廢立皇帝,試問天下間還有什么能比廢了皇帝扶立新皇帝更能彰顯威嚴和權(quán)勢?
董卓廢立皇帝立威的決定,得到了謀士李儒的肯定,李儒認為此舉正當其時,是董卓樹立威嚴、行使權(quán)力的開始。至此,董卓決定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廢皇帝彰顯無邊權(quán)勢,立皇帝又有擁立之功,可謂是一舉兩得。
謀劃雖好,實行起來卻并不容易,按《三國演義》書中所寫,在董卓廢立皇帝的過程中,一共有四個人當著董卓的面激烈反對,有的駁斥董卓廢立皇帝的原因不足,有的則直接怒斥董卓有不臣之心,這四人對朝廷可謂是忠心耿耿,對董卓則是不留絲毫情面。
反對董卓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四人心里明白,董卓當然在行動之前也想好了應對反對者的措施,李儒此前對董卓所說的“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就是董卓的應對之法。
計劃趕不上變化,對于董卓來說也是,將反對者殺了肯定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四個人中,只有兩人最終遭了毒手丟了性命,還有兩人卻毫發(fā)無損。
1、丁原
董卓召集朝廷大臣,宣布了自己打算廢立皇帝的決定,“征詢”百官的意見。荊州刺史丁原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其怒斥董卓不自量力,有篡位謀逆之心。董卓這邊一看,果然有人反對,于是按原計劃打算將丁原殺了,而站在丁原身后的呂布一臉兇相,暫時救了丁原一命。但是,見利忘義的呂布隨后就投靠了董卓,并把丁原的人頭作為見面禮送給了董卓,可憐丁原一腔熱血,死的卻如此悲慘。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fā)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卓視之,乃荊州刺史丁原也。卓怒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2、盧植
丁原離去之后,第二個站出來反對董卓的是盧植,其從兩方面駁斥董卓的廢立緣由:①皇帝(漢少帝)沒有過錯;②董卓資格不配行廢立之事,總之意思就是說你董卓也太狂妄了,一個小小的邊境刺史也配廢立皇帝嗎?盧植的話,比丁原的話更狠,直接明擺了就是看不起董卓,董卓比剛才還怒了,直接拔劍就想親手殺了盧植,但是在別的大臣勸說下,考慮到盧植的名望(盧植不僅是朝廷高官,還是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一旦殺了盧植可能會引起天下震動,就沒有殺盧植,而是免了他的官。
盧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余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
查看詳情>>與“董卓廢帝的理由是什么?原來這四個人是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