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suì

注音:ㄙㄨㄟˋ

筆順讀寫:點(diǎn)、撇、撇、點(diǎn)、點(diǎn)、撇、橫、撇、彎鉤、撇、撇、撇、點(diǎn)、點(diǎn)、橫折折撇、捺

燧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6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duì)應(yīng):
五筆: OUEP
五行:
部外筆畫: 12
吉兇寓意:
統(tǒng)一碼: 71E7
倉頡: FYTO
鄭碼: UOGW
四角: 98833
電碼: 3606
區(qū)位: 7661
筆順編號(hào): 4334431353334454
姓名學(xué): 多用男性
英語翻譯: flintstone; beacon, signal fire; torch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詳細(xì)解釋

  • 康熙字典

(1)([hao86.com好工具]名)古代取火的器具。

(2)(名)古代報(bào)警的烽火臺(tái)。

名詞

(1) (會(huì)意。從火,遂聲。本義:古代取火器)

(2) 同本義

燧,塞上亭守烽火者?!墩f文》

燧,以取火于日?!队衿?/p>

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hào)之曰燧人氏。——《韓非子·五蠹》

鉆燧取火。——《論語·陽貨》

命夙駕載燧。——《左傳·文公十年》

鉆燧取火,以化腥臊。——《人類的出現(xiàn)》

幽王為熢燧?!妒酚洝ぶ鼙炯o(jì)》。正義:“炬火也?!?/p>

(3) 又如:燧(銅)鏡(古代用以向日取火)

(4) 火炬之類

前驅(qū)舉燧,后乘抗旌。——曹植《應(yīng)詔詩》

(5) 烽火臺(tái)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dāng)是其一也?!?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6) 古代邊防報(bào)警的信號(hào)。白天放煙告警叫“烽”,夜間舉火告警叫“燧”

幽王欲悅之,數(shù)為舉燧火。——《后漢書·孽嬖傳》

有寇則燃火,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則舉烽?!逗鬂h書·光武紀(jì)》注

(7) 又如:燧火(古代邊防報(bào)警的煙火);燧堡(烽火臺(tái))。后泛指報(bào)警的烽火,不分晝夜

與城上烽燧相望?!赌印ぬ?hào)令》

(8) 守望烽燧的基本組織 。燧是最基本的組織,專司本烽燧的守望職責(zé),設(shè)燧長,其秩位相當(dāng)于亭長

動(dòng)詞

燧松明而識(shí)淺,散星宿于亭皋?!巍?蘇軾《中山松膠賦一首》

燧【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徐醉切,音遂?!队衿芬匀』痨度??!抖Y·內(nèi)則》左佩金燧,右佩木燧?!对]》金燧取火於日。木燧鑽火也?!蹲髠鳌の氖辍访眈{載燧。

《定二年》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zhí)燧象,以奔吳師?!对]》燒火燧繫象尾。

《周禮·冬官考工記》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註》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

《史記·三皇紀(jì)》自人皇巳後,有五龍氏。燧人氏。

作遂。《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对]》夫遂,陽遂也。《疏》取火於日,故名陽遂。猶取火於木,爲(wèi)木遂也。

《史記·韓安國傳》攻烽燧,互詳烽字註?!队衿吠?。亦作鐆。

燧的方言集匯

◎ 粵語:seoi6
◎ 客家話:[臺(tái)灣四縣腔] sui5 [客英字典] sui3 sui5 [海陸豐腔] sui6 [客語拼音字匯] sui4 [寶安腔] sui5 [梅縣腔] sui3

燧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