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hao86.com好工具]動(dòng))〈書〉拔:斬將~旗。
(2)(動(dòng))〈書〉撩起;揭起。
動(dòng)詞
(1) (形聲。從手,寒省聲。本義:拔取)
(2) 同本義
搴,取也?!稄V韻》
搴旗四麾?!逗鬂h書·杜篤傳》
斬將搴旗之士?!妒酚洝⒕词鍖O通傳》
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dú)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
搴大旗者?!濉?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3) 又如:搴旗(拔取敵人軍旗);搴須(拔胡須);搴條(拔取樹枝)
(4) 采摘
搴芙蓉兮木末?!冻o·九歌·湘君》
(5) 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擷(采摘);搴攬(摘取,采取)
(6) 舉
士大夫雖也搴著大旗擁護(hù)精神文明?!熳郧濉逗酱械奈拿鳌?/p>
(7) 通“褰”。撩起
搴裳訪古?!R照鄰《釋疾文》
(8) 又如:搴涉(提衣涉水);搴裳(猶褰裳。提起衣裳);搴帷(撩起帷幕)
搴【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集韻》《韻會(huì)》丘虔切,音愆。取也。一曰縮也,拔也。與攓同?!妒酚洝ず忧峰洪L茭兮沈美玉。《前漢·季布傳贊》身履軍搴旗者數(shù)矣。《註》謂勝敵拔取旗也?!冻o·九歌》搴芙蓉兮木末。
又姓。漢將搴揚(yáng)。
又《正韻》苦堅(jiān)切,音牽。義同。
又《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huì)》九件切,音蹇。同?。亦拔取也。俗作。
又草名。《爾雅·釋草》搴柜朐。
又《集韻》已仙切,音鸇。引取也?;ヒ?攓二字註。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拔取也。南楚語。從手寒聲?!冻~》曰:“朝?批之木蘭。”九輦切〖注〗朝?阰之木蘭。
說文解字注
(?)拔取也。南楚語。莊子至樂篇。攓蓬而取之。司馬注曰。攓、拔也。方言曰。攓、取也。南楚曰攓。又曰。楚謂之?dāng)q。從手。聲。九輦切。十四部。?攓二通。又音騫。楚辭曰。朝?阰之木蘭。阰各本作批。今依韻會(huì)。與楚辭合。但說文無阰字耳。句見離騷。王逸曰。搴、取也。阰、山名。
搴的方言集匯
◎ 粵語:hin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kien1 [梅縣腔] kian1 [臺(tái)灣四縣腔] kien1 [客英字典] ke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