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xiàn)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封為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封為壽春郡王,講學(xué)于資善堂。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次年進封癉王。九月初八,冊封為皇太子,任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十四日,朝拜太廟。天禧四年,下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著,聽輔臣參決各司事務(wù)。乾興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逝世,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代行處理軍國事務(wù)。
登基即位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繼帝位,年僅13歲。初由太后劉娥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死,1033年開始親政。1022年-1063年,宋仁宗在位41年間曾多次更改年號,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剛剛即位以后改年號天圣,后來改年號明道,劉太后死后,宋仁宗又改年號為景佑,之后又先后改年后為: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
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fā)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jīng)濟繁榮,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仁宗皇帝當(dāng)政期間,政府正式發(fā)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相對于“私交子”而言)。
善于納諫
包拯在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
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沒有怪罪這個鐵面無私的人。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wù),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張堯佐是仁宗寵妃的伯父,仁宗有點為難,想了辦法,讓張堯佐去當(dāng)節(jié)度使,包拯還是不愿意,言辭更加激烈,帶領(lǐng)7名言官與仁宗理論,仁宗生氣地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jié)度使是粗官,何用爭?”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jié)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睆垐蜃糇罱K沒能當(dāng)成節(jié)度使,仁宗回到后宮后,對張貴妃說:“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御史乎?”
以上兩例,表現(xiàn)出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dāng)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了。因此,以往歷史學(xué)家們稱譽他為“守成賢主”。
仁宗的善于納諫還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實在是政治清明的產(chǎn)物而非其他,因為皇帝的清明,有了包青天產(chǎn)生的政治環(huán)境 。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譏,還是被噴上一臉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認為這樣會龍威盡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時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對提意見者絕不打擊報復(fù),有時甚至?xí)矒嵊屑印?一個懼怕大臣的皇帝,一般來說是會贏得他的人民的熱愛的,這個王朝的天也會比較清亮。
仁宗一朝不僅出現(xiàn)了包拯,還出現(xiàn)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dǎo)文章應(yīng)明道、致用,領(lǐng)導(dǎo)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歷初年實施的“慶歷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dǎo)作用。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過了考試。但在仁宗看來,他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就給劃掉了。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譏諷仁宗的柳永不但沒被殺頭,填詞也沒受影響,且填得更加放肆,這就非同尋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氣,還“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意思是: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儀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風(fēng)采,天下百姓都擁戴宋仁宗。)
駕崩去世
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后,當(dāng)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qū),當(dāng)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jīng)劍閣,看見山溝里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仁政”,一直是傳統(tǒng)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謚號或冠以“仁”。盡管沒有多少人喜歡當(dāng)戰(zhàn)爭的犧牲品,但人們總愿意記住那些會打仗的皇帝,而忘卻仁宗這樣以“仁”治國的“仁主”。
宋仁宗在位期間西夏對宋發(fā)動戰(zhàn)事,雙方損失都很大。最終達成和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歲賜”西夏以銀、絹、茶。宋中期土地兼并及冗宮、冗兵、冗費現(xiàn)象日益嚴重,仁宗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最終失敗。
公元1063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端问贰酚涊d:“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nèi)之前”; 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后,“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沖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遼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為政舉措
政治
慶歷新政
慶歷新政由范仲淹十大政策揭開序目——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對勢力龐大,難以推動,一年四個月后便宣布中止。仁宗一朝對外雖無重大戰(zhàn)爭,對內(nèi)亦無重大革新。
宋仁宗生性恭儉仁恕,百司曾奏清擴大苑林,宋仁宗說:“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宋仁宗去世后,就連訃告送到遼國時,竟“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史載遼道宗“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zhí)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軍事
仁宗即位時,由劉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聽政十一年后病卒,仁宗始親政。
在位期間最主要的軍事沖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變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國策,展開宋夏戰(zhàn)爭,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戰(zhàn)宋軍先勝后敗,韓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戰(zhàn)后被貶。到定川之戰(zhàn),西夏分兵欲直搗關(guān)中的西夏軍遭宋朝原州(今甘肅鎮(zhèn)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全軍覆滅,西夏攻占關(guān)中的戰(zhàn)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因連年征戰(zhàn)國力難支,最后兩國和談: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史稱“慶歷和議”,取得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遼興宗時以蕭惠陳兵宋境。接著,宋朝派富弼與遼國協(xié)議,其嚴詞強硬,博征旁引使國威大振,打破遼國索要后周時期柴榮奪取的三關(guān)之地,以增加歲幣為條件,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xié)議,史稱重熙增幣。
但需注意歲幣支出對宋而言并非沉重負擔(dān),比起選擇戰(zhàn)爭的軍費,歲幣開支無足輕重。寶元元年,陜西出支為1551萬;寶元二年展開宋夏戰(zhàn)爭后,慶歷二年陜西出支為3363萬,幾近赤字。遼國失去南下劫掠的經(jīng)濟誘因,也是遼宋能維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皇祐四年(1052年),儂智高反宋,軍隊席卷廣西、廣東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实v五年,狄青夜襲昆侖關(guān),大敗儂智高于歸仁鋪之戰(zhàn)。遁走,后不知去向。
經(jīng)濟
仁宗執(zhí)政時期,由于長期的和平,宋朝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并出現(xiàn)交子。仁宗時冗兵特別嚴重,全國軍隊總計125萬9千人,占賦稅十分之七。真宗與仁宗兩朝土地兼并更嚴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頃以上。仁宗晚年,“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并冒偽習(xí)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
文化
宋仁宗在位期間,曾多次關(guān)心圖書館文化事業(yè)。景祐中,鑒于三館秘閣藏書多謬亂不全,詔翰林學(xué)士王堯
臣、史館檢討王洙、館閣校勘歐陽修等人進行編次和整理,于慶歷初(公元1041年)成《崇文總目》66卷。是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錄。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又下詔:建隆初,三館聚書,僅止萬卷。然而今秘府所藏,比唐開元舊錄,遺逸尚多,宜開購賞科,以廣獻書之路。規(guī)定每獻1卷館閣所缺之書,賞丈絹1匹,及獻500卷,特與文資。次年閏月,又下詔搜訪遺書:“凡吏民有以書籍來獻者,令史館視其篇目,館中所無則收之。獻書人送學(xué)士院試問吏理,堪仕職官者以聞?!爱?dāng)年,就有三禮涉弼,三傳彭干,學(xué)究朱載等人,響應(yīng)號召獻書,并命其分置于各書府,欽賜涉弼等人以科名,以示獎勵。又下令編撰《嘉祐搜訪闕書錄》1卷,作為搜訪依據(jù)。
慶歷初,他任用富弼以和契丹,任韓琦、范仲淹以拒西夏。并試圖進行改革,但在反對派的攻擊下,不久廢罷。
人物成就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一生沒有太大的作為。但宋仁宗在位時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獲得較大發(fā)展,“和而不同”的慶歷士風(fēng)得以涵詠和張揚,宋仁宗與他的士大夫合作者們共建了和諧的人文社會,為北宋的“極盛”時代的到來。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人著作
本人著作
作品創(chuàng)作時期備注《句》(其一)景佑元年無《句》(其二)景佑元年無
《蓮花經(jīng)贊》不詳五言律詩《賞花釣魚》不詳無《送李端懿師鄆》不詳五言律詩《挽劉沆》不詳五言律詩《幸資善堂》不詳無《賜賦元亨》不詳七言絕句《賜劉輝及第》不詳七言絕句《賜梅摯知杭州》不詳五言律詩《尊道賦》不詳無《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賜林悅二首》(其一)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無《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賜林悅二首》(其二)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
無 《合宮歌》(皇祐二年饗明堂)皇佑二年
無
歷史評價
正面
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受到歷代歷史學(xué)家,政治家的稱贊。在宋代,贊美、歌頌仁宗的人有很多。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
“仁”就是對他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于仁。”《宋史》這樣評價贊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于亂?!秱鳌吩唬骸盀槿司褂谌??!钡壅\無愧焉。
反面
王夫之評論宋仁宗的“無定志”:“仁宗自明道二年劉后殂始親政,訖乎帝崩,三十年,兩府大臣四十余人?!溥M也,不固進也,俄而退矣;其退也,抑未終退也,俄而又進矣。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而姑退之,或一計偶乖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吏無適守,民無適從,天下之若驚若騖、延頸舉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蛱熳又疅o定志也,既若此矣?!?
翻譯: 據(jù)王夫之所論,在仁宗親政的三十年中,兩府大臣換了四十余人,都是屢進屢退,“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彰明也)而姑退之,或一沖偶乘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凹词官t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無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績。這樣朝令夕改,一反一復(fù),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讓下面的人感到無所適從,結(jié)果什么事也辦不成。
王夫之所說是切合實際的。當(dāng)時,臣僚們都知道仁宗這個脾氣,所以蔡襄曾說他“寬仁少斷’’。在慶歷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仁宗:“朝廷增用諫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用諫非難。三人忠誠則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御之說?!副菹虏熘?,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
歷代評價
北宋政論家陳師錫這樣懷念“仁宗盛治”:“宋興一百五十余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灾聭c歷、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fēng)?!?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天圣、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
南宋宰相秦檜也曾說到:“昔我仁祖臨御,親選天下十有五人崇論宏議,載在方冊。慶歷、嘉佑之治上參唐虞,下軼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衛(wèi)徑也稱:“嘉祐之治”振古無及。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于今而聞?wù)吡w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zhí)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明萬歷文人天都外臣在《水滸傳敘》中說:“小說之興,始于宋仁宗。于時天下小康,邊釁未動,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樂部纂取野記,按以歌詞,與秘戲優(yōu)工,相雜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蓋雖不經(jīng),亦太平樂事?!?
明文學(xué)家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宋仁宗趙禎(1010-1063)享朝四十二年,為北宋諸帝之冠。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宋‘澶淵之盟’,至嘉祐八年(1063年)其死,(宋)已‘承平’近60年?!?
明初學(xué)者梁寅在《梁石門集》中說: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韓琦、范仲淹之功也;致“慶歷之治”者,亦韓、范與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儉愛民,四十二年始終若一,真可謂仁矣。
明萬歷文人天都外臣在《水滸傳敘》中說:“小說之興,始于宋仁宗。于時天下小康,邊釁未動,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樂部纂取野記,按以歌詞,與秘戲優(yōu)工,相雜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蓋雖不經(jīng),亦太平樂事?!?
明文學(xué)家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宋仁宗趙禎(1010-1063)享朝四十二年,為北宋諸帝之冠。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宋‘澶淵之盟’,至嘉祐八年(1063年)其死,(宋)已‘承平’近60年。”
乾隆皇帝說:“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家族成員
家庭成員
備注郭皇后后被廢為凈妃
慈圣光獻皇后曹氏
溫成皇后張氏張貴妃,宋史中仍認為其為妃而非皇后
昭節(jié)貴妃苗氏宋仁宗奶媽的女兒
昭淑貴妃周氏
無德妃楊氏
無賢妃馮氏
無淑妃董氏
無德妃兪氏無昭容張氏無賢妃張氏無充儀尚氏無充儀朱氏無婕妤連氏無美人楊氏無美人尚氏無楊王趙昉早亡,母俞德妃雍王趙昕早亡,母昭節(jié)貴妃苗氏荊王趙曦早亡,母朱才人周國陳國大長公主母昭節(jié)貴妃苗氏
徐國公主早亡,母俞德妃
鄧國公主早亡,母溫成皇后商國公主早亡,母楊德妃楚國公主早亡,母馮賢妃鎮(zhèn)國公主早亡,母溫成皇后魯國公主早亡,母馮賢妃秦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母昭淑貴妃周氏
陳國公主母董淑妃唐國公主早亡,母溫成皇后袞國大長公主母董淑妃
燕國舒國大長公主母昭淑貴妃周氏
豫國公主早亡,母董淑妃
軼事典故
廢后風(fēng)波
宋仁宗到了大婚的年齡,皇太后劉娥特意挑選了幾個有身份的女子進宮。宋仁宗一眼看上驍騎衛(wèi)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想立張氏為皇后。但劉娥認為張氏不如平盧軍節(jié)度使郭崇孫女郭氏,宋仁宗只好按劉娥的意志立郭氏為皇后。劉娥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不但不懂得謙讓與寬容,還處處與后宮嬪妃爭風(fēng)吃醋,從
而引出了宋朝立國以來第一起廢后風(fēng)波。
當(dāng)時,后宮還有兩個美人尚氏和楊氏都極為得寵。尚美人的父親因女兒得寵而封官加爵,恩寵無遇,一時傾動京城。郭皇后對此大為不滿。尚美人知道宋仁宗不喜歡郭皇后,便經(jīng)常向宋仁宗訴說郭皇后的不是。有一天,尚美人在宋仁宗的面前譏諷郭皇后,剛好被郭皇后聽見。郭后不勝憤怒,上前要打尚美人耳光。宋仁宗見勢不妙,急忙過來勸架。郭皇后已經(jīng)舉手搧出,這一巴掌出盡全力,收勢不住,剛好打在了宋仁宗的頸部。
郭皇后指尖銳利,在宋仁宗頸中劃出了兩道血痕。宋仁宗只覺得脖子火辣辣地疼,頓時龍顏大怒,但他性格文弱,雖然生氣,卻沒有發(fā)作,只是帶著尚美人走了。
在這之前,宋仁宗為了擺脫劉太后執(zhí)政的影子,罷免了曾經(jīng)依附太后劉娥的大臣,唯獨沒有罷免宰相呂夷簡。剛好有一天宋仁宗在后宮與郭皇后談?wù)摯耸拢€特意提到呂夷簡忠誠可嘉。宋仁宗之所以格外贊賞呂夷簡,是因為此人曾經(jīng)力主將宋仁宗生母李氏以皇后之禮下葬。郭皇后卻認為呂夷簡其實也是阿諛奉承劉太后之輩,不過為人機巧,善能應(yīng)對而已。宋仁宗略一思忖,認為郭皇后的話有道理,于是將呂夷簡也罷相。宦官閻文應(yīng)與呂夷簡交好,告訴呂夷簡是因為郭皇后隨口一句話導(dǎo)致他被罷相。呂夷簡得知后,憤恨異常。
幾個月后,諫官劉渙上疏陳時事,特意提到當(dāng)時他力請劉太后還政給宋仁宗,結(jié)果觸怒了劉太后,幾乎被殺,幸得呂夷簡相救。宋仁宗又覺得呂夷簡是忠臣,于是將其重新召回為相。雖然官復(fù)原職,但呂夷簡一直對郭皇后懷恨在心,剛好郭皇后誤打宋仁宗一事給了呂夷簡報復(fù)的機會。
宋仁宗被打后,尚美人不斷煽風(fēng)點火,宋仁宗越想越是惱火?;鹿匍愇膽?yīng)趁機說:“在尋常百姓家,妻子尚不
能欺凌丈夫,陛下貴為天子,竟然受皇后的欺凌,這怎么得了。”宋仁宗沉默不言。閻文應(yīng)又指著宋仁宗脖子上的傷說:“陛下頸上血痕宛然,請指示執(zhí)政,應(yīng)該若何處置?”宋仁宗受到煽動,忍不住激動起來,憤然派閻文應(yīng)去召宰相呂夷簡前來。
呂夷簡到來后,立即大談郭皇后失禮,不足母儀天下。宋仁宗雖然憤恨皇后,但一聽宰相提到廢后,還是比較謹慎的態(tài)度,說:“皇后雖然可恨。但廢后一事,卻有干清議?!眳我暮喺f:“廢后之事,古亦有之。光武帝是漢代的明主,其郭皇后僅因為怨懟而被廢。何況今日皇后打傷了陛下!”閻文應(yīng)也在一旁附和,說郭皇后身居中宮九年,卻沒有子嗣,應(yīng)當(dāng)廢去。宋仁宗激憤起來,決定廢除郭皇后。
宋仁宗要廢后的消息傳開后,朝中一片嘩然。御史中丞孔道輔、諫官范仲淹、同知諫院孫祖德、侍御史蔣堂等十多人聯(lián)名上奏,稱“后無過,不可廢”,堅決反對宋仁宗廢除郭皇后。宰相呂夷簡早有準備,搶先一步下令有司不得接納臺諫章奏。宋仁宗則搶在群臣發(fā)難之前,下了廢后詔書,說郭皇后沒有子嗣,自愿退位修道,特封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寧宮(之前稱長樂宮)。
御史中丞孔道輔和諫官范仲淹等人見臺諫的奏章無法送到皇帝手中,無法可想,竟然集體跑到皇帝寢宮門口進諫。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進諫的大臣們到跪在宮門口,請求皇帝召見,對答郭皇后被廢一事。但無論范仲淹等人如何力爭,守衛(wèi)殿門的內(nèi)使只是緊閉大門,不予通報??椎垒o急得不行,上前抓住宮門的銅環(huán)急叩,還大聲喊道:“皇后被廢,累及圣德,為什么不聽我們諫官的意見?”宮門后的內(nèi)使大概也怕出事,便急忙入報。不久,有內(nèi)使在門后傳話,讓進諫的大臣們到中書政事堂與宰相對話。
孔道輔和范仲淹等人來到中書時,宰相呂夷簡已經(jīng)等在那里,顯然是有備而來??椎垒o一上來就質(zhì)問呂夷簡說:“大臣對皇后來說,就像兒子對待父母一樣。父母不和,可以勸他們和解,怎么能只順從父親一面而不要母親呢?”呂夷簡爭辯說:“廢后一事,不是本朝首創(chuàng),古已有之,漢朝和唐朝都有先例。”孔道輔怒斥道:“大臣應(yīng)該引導(dǎo)君王為堯、舜那樣的圣主,為什么偏偏要引漢、唐失德事作為標準?”
群臣隨即一哄而上,紛紛指責(zé)呂夷簡。呂夷簡招架不住,只好拱手說:“各位還是去見陛下力陳吧。”然后匆忙離開。
第二天,孔道輔等人入朝,準備召集百官,與呂夷簡當(dāng)廷爭論。然而,宋仁宗的圣旨突然到來,說“伏閣請對,盛世無聞,孔道輔等冒昧徑行,殊失大體”,將孔道輔和范仲淹貶黜出京城,其他進諫大臣罰俸半年。廢后之議因此而定。
生死兩皇后
在宋仁宗晚年,其愛妃張貴妃逝世,不顧朝中大臣勸阻,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后。當(dāng)時還有正宮曹皇后。這段歷史被后人稱為“生死兩皇后”。
廣納諫言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jiān)進來替他梳頭。太監(jiān)梳頭時見仁宗懷中有一份奏折,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jiān)說:“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并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仁宗沒有接口。太監(jiān)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備采納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dāng)然要采納?!碧O(jiān)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采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比首诼犃耍D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jiān)入內(nèi),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jiān)削減出宮。事后,皇后問道:“梳頭太監(jiān)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余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諫官王素曾勸諫仁宗不要親近女色,仁宗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xiàn)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蓖跛卣f:“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比首诼犃耍m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jiān)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后就來報告?!敝v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jīng)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fā)她們走為妥?!壁w禎說:“朕雖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嚴于律己
仁宗皇帝不光對人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衣食非常簡樸,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么。仁宗回宮后,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仁宗“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
生活勤儉
趙楨在位期間,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xué)文化都有所發(fā)展。他的生活也較檢點。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趙楨問從哪里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干。趙楨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jié)省,現(xiàn)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還有一次,趙禎早晨醒來對近侍說:“昨天晚上我肚子餓得很,睡不著想吃燒羊?!苯虇柕溃骸氨菹聻楹尾唤抵济枷氯ゲ赊k?”趙禎說:“我如果一開口,下面就因為這是我的命令,去大肆擾民,所以還是不開口的好。”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wù)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shù)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殺之?dāng)?shù)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chuàng)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寧愿忍一時之餓?!?
生母之謎
仁宗早年生活在養(yǎng)母劉太后陰影之下,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溫厚,其武功謀略不及太祖、太宗,在與西夏王朝的長期對峙中表現(xiàn)平平,宋王朝屢戰(zhàn)屢敗,軍事上處于弱勢地位。然而,仁宗知人善任,也想解決當(dāng)時社會存在的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時期名臣輩出。總體而言,仁宗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憫人的情懷。
關(guān)于趙禎的身世,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里有一種說法,這就是“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傳奇經(jīng)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稱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dāng)正宮娘娘,劉妃攻于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只剝了皮的貍貓,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后。后來,天怒人怨,劉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嬰在經(jīng)過波折后被立為太子,并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后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
自宋朝以來,由于小說、戲劇等各種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的演繹,仁宗生母之謎日益鮮活生動,備受世人關(guān)注。盡管歷朝歷代增加、刪改了不少或虛假或真實的內(nèi)容,而且,戲曲和小說中情節(jié)也不盡相同。然而,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后劉氏之子,還是妃子李氏親生,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幾乎眾口一辭,認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劉皇后之子。
事實也大體如此。李氏本是劉后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后來被真宗看中,成為后宮嬪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經(jīng)生過5個男孩,都先后夭折。此時真宗正憂心如焚,
處于無人繼承皇位的難堪之中。據(jù)記載,李氏有身孕時,跟隨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釵。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釵若是完好,當(dāng)生男孩兒。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這一傳說從側(cè)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態(tài),也是真宗無奈之余求助神靈降子的真實寫照。雖然不盡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后來的確產(chǎn)下一個男嬰。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趙禎還未來得及睜開眼睛記住自己親生母親的容顏,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許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jù)為己子,由劉氏和楊淑妃一起撫養(yǎng)。生母李氏懾于劉后的權(quán)勢,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奪去,卻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滿情緒,否則不僅會危害自身,也會給親生兒子帶來災(zāi)難。
乾興元年,13歲的仁宗即位,劉氏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權(quán)傾朝野。后人或許是出于男權(quán)意識,或許是基于正統(tǒng)觀念,將劉后比作唐代的武則天,而對她當(dāng)政非議甚多。加上宋初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確有一個能干的弟弟涇王趙元儼,便出現(xiàn)了許多傳聞,說劉后在真宗臨終時,以不正當(dāng)手段排斥趙元儼,從而攫取了最高權(quán)力。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稱,在真宗病逝前最后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問疾的諸大臣。后有人臆測,當(dāng)時真宗是想讓自己的弟弟,也即小說戲文中知名度極高的“八千歲”元儼攝政并輔佐趙禎。但劉后于事后派人對大臣解釋說,官家所示,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別無他意。元儼聞聽此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已成為劉后當(dāng)權(quán)的障礙。為了避免遭到劉后的殘酷政治打擊,他立即閉門謝客,不再參與朝中之事,直至劉后去世,仁宗親政。
據(jù)可靠資料記載,真宗病危時,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兒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后一次在寢殿召見大臣們時,宰相丁謂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諾,皇太子聰明睿智,已經(jīng)作好了繼承大統(tǒng)的準備,臣等定會盡力輔佐。更何況有皇后居中裁決軍國大事,天下太平,四方歸服。臣等若敢有異議,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當(dāng)萬死。這實際上是向真宗保證將全力輔佐新皇帝,決不容許有廢立之心。真宗當(dāng)時已經(jīng)不能說話,只是點頭微笑,表示滿意。事實上,真宗晚年,劉皇后的權(quán)勢越來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謂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擔(dān)心并非毫無道理。真宗留下遺詔,要“皇太后權(quán)同處分軍國事”,相當(dāng)于讓劉后掌握了最高權(quán)力。
這樣,仁宗就在養(yǎng)母的權(quán)力陰影下一天天長大。劉太后在世時,他一直不知先皇嬪妃中的順容李氏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這大概與劉太后有直接關(guān)系,畢竟她在后宮及朝廷內(nèi)外都能一手遮天。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不會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告訴仁宗身世秘密的。明道二年,劉太后病逝,仁宗剛剛親政,這個秘密也就逐漸公開了。至于是誰最早告訴仁宗實情的,據(jù)宋史列傳第一后妃上記載:后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谷首谔枒Q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zé)。尊宸妃為皇太后,謚莊懿。 蒙受了20年的欺騙,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當(dāng)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驚無異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悲傷,一面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后作出處理。此時的仁宗不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聽說自己的親生母親竟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當(dāng)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尸身不壞的李妃安詳?shù)靥稍诠啄局?,容貌如生,服飾華麗,仁宗這才嘆道:“人言豈能信?”隨即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兵士,并在劉太后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毖酝庵饩褪莿⑻笫乔灏谉o辜的,她并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
李氏是在臨死時才被封為宸妃的,劉太后在李宸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準備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quán)在握的劉太后,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后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高規(guī)格為李宸妃發(fā)喪。生母雖然厚葬,但卻未能沖淡仁宗對李氏的無限愧疚,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經(jīng)過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爭論,最終,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廟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劉氏、李氏的牌位。劉氏被追謚為莊獻明肅皇太后,李氏被追謚為莊懿皇太后。奉慈廟的建立,最終確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時也意味著年輕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漸擺脫了劉太后的陰影。
不改謚號
趙禎死后,訃告送到遼國,“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虜主”也握住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一個皇帝死了,讓本國黎庶哭得涕泗橫流的事,屢見不鮮,引得鄰國百姓和皇帝痛哭,實在是鳳毛麟角。 事實上,趙禎既沒有太祖趙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樣多才多藝,他的過人之處,僅是對臣僚、對百姓比較寬容,即“仁”。
在行政上,趙禎尊重主管部門的自主權(quán),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剛愎自用。據(jù)宋人王*之《澠水燕談錄·卷一》記載,夏竦死后,趙禎打算給他一個謚號“文正”,夏竦曾兩度擔(dān)任樞密使(軍委副主席),并有〈文莊集〉行世,也算是一個文武兼?zhèn)涞摹暗酃芨刹俊?。不料,負?zé)官員考核的劉原父說:“給謚號是我們主管部門的事,我們挺負責(zé)的,你怎能侵犯我們的權(quán)利?再說,夏竦也不夠格?!彼抉R光也上書,說:“文正”的稱號太高。于是,趙禎收回成命,同意將謚號改為“文獻”。
皇帝想給“帝管干部”一個“榮譽稱號”,要是擱在其他朝代,大臣都會爭夸“皇上圣明”,沒準兒還會年年紀念圣諭發(fā)表多少周年呢。
仁政寬容
他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睂Υ氯说倪^失,宋仁宗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zé),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趙禎對讀書人也比較寬容,沒有興過文字獄。嘉佑年間,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里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dāng)?shù)以千計,終日里歌舞飲酒,紙醉金迷?;噬霞炔魂P(guān)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考官們認為蘇轍無中生有、惡意誹謗,趙禎卻說:“朕設(shè)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于如此直言,應(yīng)該特與功名?!?
蘇轍僅僅依據(jù)道聽途說,便在“高考”中“惡毒攻擊”,倘若趕上“康乾盛世”,滅九族是必然的。
趙禎尚德緩刑,遇到疑難案件,盡量從輕發(fā)落,即使對“煸動造反”的,也能區(qū)別對待,分清是真要造反,還是發(fā)牢騷。
當(dāng)時,四川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
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即使不按“謀大逆”嚴懲,起碼也得按“危害國家安全”治罪,趙禎卻說:“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寫一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就授其為司戶參軍。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容蘇轍的事,或許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沒幾人能做到。
據(jù)柏楊先生考證,中國從黃帝開始到溥儀遜位,4643年間,一共出了559個皇帝或國王。其中,有資料可查在位40年以上的不足20人,有的因窮兵黷武,導(dǎo)致國庫虧空(如漢武帝劉徹),有的造成國家動亂(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以亡國告終(如后主劉禪、梁武帝蕭衍),趙禎卻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刈隽?2年太平天子,與他的“仁”政不無關(guān)系。
參考資料
宋史卷九 本紀第九【仁宗一】——宋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后世紀念
主詞條: 永昭陵
宋仁宗陵墓北宋帝陵位于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境內(nèi),嵩山北麓與洛河間丘陵和平地上。陵區(qū)以芝田鎮(zhèn)(宋永安縣治)為中心,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10公里。
趙禎的陵墓名永昭陵,位于鞏縣城區(qū)的西南隅的一處高敞之地。
從那里俯望,城區(qū)如在谷中。宋時,這塊地方叫“孝義堡”,又名“和兒原”,當(dāng)代叫孝義鎮(zhèn)。
北宋九帝,除徽、欽二宗被金人擄走死于漠北之外,其余七帝均葬此,加上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墓由開封遷此(稱永安陵),所以人們稱七帝八陵。依次為宣祖(趙弘殷)永安陵、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太宗(趙光義)永熙陵,真宗(趙恒)永定陵、仁宗(趙禎)永昭陵、英宗(趙曙)永厚陵、神宗(趙頊)永裕陵、哲宗(趙煦)永泰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間遭金兵破壞,元代時地面建筑全部被毀。
“仁宗的陵墓里有一件很特殊的隨葬品,那就是他那純白色的戰(zhàn)馬。”鞏義市文物保管所副研究員傅永魁說,“仁宗沒有忘記戰(zhàn)爭,他養(yǎng)兵百萬,不怒自威,以致‘邊將無功更不能’,沒什么大仗可打。金兵占領(lǐng)中原后,曾大肆盜掘宋陵,但因為懾于宋仁宗的威名,獨獨沒有對永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我想,哪一天發(fā)掘昭陵地宮時,仁宗的戰(zhàn)馬遺骸可能還會被發(fā)現(xiàn)?!?
宋永昭陵
(9張)
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嘉祐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趙禎于永昭陵(今鞏義市區(qū)),修陵調(diào)集士兵46700人,工期7個月,耗銀50萬兩,錢150萬貫,綢絹250萬匹,耗費占北宋國庫年收入的一半。規(guī)模龐大,建筑雄偉,雖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飽受戰(zhàn)亂搶掠,但到2013年,它仍不失皇家陵園的恢宏氣勢。整個陵園遵從封建的風(fēng)水地形堪輿學(xué)說,依地勢而就,傍山依水,東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宮”組成,神道兩側(cè)的石刻群形態(tài)逼真,雄渾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稱世界絕品。
注:永昭陵于1998年開始修復(fù),現(xiàn)為鞏義市的宋陵公園。
影視形象
年份
作品名稱演員1986年《狄青》曾江2000年《少年包青天1》賈致罡2001年《少年包青天Ⅱ》佟大為2004年《劍臨天下》武洪武2006年《少年包青天Ⅲ之天芒傳奇》賈一平2008年《蘇東坡》李強2011年《秦香蓮》關(guān)智斌2013年《天下第一針》王建福2014年《劍俠》又名《八仙前傳》李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