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jié)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jié),須酩酊,莫相違。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jié)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jié),須酩酊,莫相違。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念奴嬌·江水浸云影譯文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jié)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鴻雁正打算往南飛。帶著酒壺和客人們一起登山去往哪里呢?當然是找一個蒼翠清寂、煙霧氤氳的地方。人世間難得一笑,還好有紫萸黃菊可以摘下來插滿頭,盡興而歸。風景還是往年的風景,可惜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酬佳節(jié),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為了慶賀重陽節(jié),應該喝得酩酊大醉,請不要再推辭不喝了。人活著就像寄生在這個世界上,為什么非要奔波勞碌,到最后還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的春花開了又謝,亦有無數(shù)日的月亮盈了又缺,無窮無盡。如果能夠明白,就不會再有危機感。你去問問齊景公,何必為人生短暫而淚沾衣襟。
念奴嬌·江水浸云影注解
念奴嬌·江水浸云影賞析
依某種文體原有的內(nèi)容辭句改寫成另一種體裁,叫隱括。此詞,即隱括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一詩。 初讀一遍,不過覺得它逐句移植原詩,僅僅清暢淡遠而已。反復涵詠體會,才發(fā)覺意境精神已脫胎換骨。 且看杜牧原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筆,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重陽節(jié),杜牧偕友登齊山,良辰美景,使這位平生抱負未展的晚唐詩人感到難得的歡愉。然而當夕陽西下時,又觸動了作者人生無常的愁苦。春秋時,齊景公登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感慨何必要象齊景公那樣獨自下淚,因為人生之無常,古往今來盡皆如此,誰能幸免呢!語似曠達,其實抑郁傷感?,F(xiàn)在來看此詞。一江秋水,天光云影徘徊其中。 萬里長空鴻雁初飛,正值重陽。“攜壺結(jié)客何處?”一問。“空翠渺煙霏?!币淮?。答話不著一動詞,純?nèi)痪罢Z,給人的感覺是攜酒登高的人,溶入了那山色空翠、煙霏縹緲的一片氤氳之中,意境極為空靈。若用原詩“與客攜壺上翠微”的“上”字,反嫌質(zhì)實。平時身居塵世,難逢開口一笑。今日投入大自然懷抱,自是笑逐顏開。更何況滿山茱萸紫、菊花黃,好插個滿頭粲然,盡興而歸呢!“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倍嗌俚歉邆麘训奈羧?,早已成為過去(“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卻是真實的、恒常的(“是”)。作者這里所積極肯定的,不單是當下(“今朝”)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景中之人,當下的人生。詞中增添此二句,頓時注入一道源泉活水般的新意,詞情顯然已同詩情涇渭分流了。 作者勸勉朋友,酬答佳節(jié)美景,盡管酩酊一醉,不要辜負大好辰光?!叭松缂?,何事辛苦怨斜暉?!比松邢?,更應惜取,何苦對斜陽而怨遲暮呢。此二句雖用原詩,卻非故作曠達,實為充分肯定當下人生的價值。“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贝巳?,移植原詩“古往今來只如此”,但全反其意,更發(fā)出新意。點石成金,脫胎換骨,盡在于此。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概括綿延無盡的時間與上下無限的空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作者精騖八極,思通千載,但覺無限宇宙之中,永遠充滿生機,哪有什么危機呢!作者是宋代著名儒家哲人。在儒家看來,宇宙、人生,本體為一,即生生不息的生機。這生機流行體現(xiàn)于天地萬物人生,“亙古亙今,未嘗有一息之間斷?!保ㄖ祆洹吨杏够騿枴罚┤松m然有限,宇宙生機卻是無限的。人生盡其意義,就是生得其所,體現(xiàn)了宇宙的本體,有限的人生便與無限的宇宙融為一體。心知此意,則人生充滿樂趣?!芭c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毖酝庹笠缰@種樂觀精神。朱詞與杜詩的結(jié)筆,仍是語同而意別。 杜詩以人生無常然而聊以自慰,語似曠達而實傷感抑郁。朱詞卻運用對人生的樂觀精神,來否定人生無常的傷感情緒。而這種傷感情緒不知曾折磨過多少古代詩人?;仡^玩味“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意味更顯,也更深長。 不妨設想一下,作者重陽結(jié)伴登高,興之所至,于是揮灑筆墨,隱括杜牧詩而成此詞。江水,云影,鴻雁,空翠,煙霏,紫萸,黃菊,作者眼中之大自然,無往而非“四時行焉,萬物生焉”,“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一片生機旺然之境界。 而重陽佳節(jié),結(jié)伴登高,返歸自然,開口一笑,酩酊一醉,自己性情之舒展,亦皆充滿“樂山”“樂水”,“樂以忘憂”的意趣。作者“胸次之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見于言外”《論語集注》。作者詞中,已非杜牧詩中一般人生情感的境界,而是這位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這境界實無異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境界。朱熹此詞贊美自然,贊美人生,表現(xiàn)出中國儒家哲學精神,宋詞的境界,不失為對宋詞的一大貢獻。 此詞抒發(fā)性情哲思,貴在深入淺出,出以優(yōu)美高遠的意境和清暢豪爽的格調(diào),故深含理趣而不墮庸俗。 《歷代詩馀》卷一一七引《讀書續(xù)錄》評云:“氣骨豪邁,則俯視蘇辛;音節(jié)諧和,則仆命秦柳。洗盡千古頭巾俗態(tài)?!笨芍^知言。此詞屬隱括體,貴在以故推新,藝術造詣與杜牧原詩各有千秋。它雖幾乎逐句移植原詩,但幾處貫注新意,全詞也處處意蘊翻新,而具一幅全新的面孔。比如讀罷全詞,再回味上闋“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就見得入山歸來豈止是紫萸黃菊滿頭粲然,并且是滿載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生趣而歸。舉此一例,全篇皆可連類而及脫胎換骨,只在襟懷之高。點鐵成金,卻在點化之妙。宋詞宋詩,都不乏這種以故為新的藝術特色。這,實際上又是善于繼承并創(chuàng)新的整個宋代文化精神的一個體現(xiàn)。朱熹此詞,隱喻著這一文化背景。
作者簡介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de3b643ac9de3b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