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寧調(diào)元(1883—1913),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號太一,筆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華興會,次年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貒髣?chuàng)辦雜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緝,逃亡日本。萍瀏醴起義爆發(fā)后,回國策應(yīng),在岳州被捕,入獄3年。出獄后赴北京,主編《帝國日報》。1912年初在上海參加民社,創(chuàng)辦《民聲日報》。后赴廣東任三佛鐵路總辦。二次革命期間來滬,參與討袁之役。后赴武漢討袁起義,二次革命失敗后,寧調(diào)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義,年僅30歲。其詩篇激昂悲壯,風格沉郁,作品多寫于獄中,著有《太一遺書》。 更多
微笑吧,為了這隱秘的相會!
為了鮮紅的血液,潔白的紙張,
這船帆、繩索和盤旋飛翔不止的海鳥——
為了我們緊握的雙手和唯一的呼吸!
穿越這座崎嶇險陡的山巒,
我已經(jīng)找到了那豁然開朗的路徑;
那些漫長的夜晚和燃燒的星光,
我能夠一絲不漏地交到你的手中!
我已經(jīng)繞過了好望角,
越過了草原和森林,感謝你在這里
象從前的我把絢麗的朝霞守候!
致敬!
親愛的朋友,向你舉杯
——只是因為你,我愿意用孤獨,沮喪,
混和著疼痛和眼淚譜寫下新的詩章。
記得五年前在北京時,有位王先生向我說:
北京窮人吃飯,只兩子兒面,一
錋子鹽,半子兒大蔥就滿夠了。
這是句很輕薄的話,我聽過了也就忘去了。
昨天在拉丁區(qū)的一條小街上,看見一個很小的飯館,名字叫作“面包與鹽”
(Le pain et le sel),我不覺大為感動,以為世界上沒有更好的飯館名稱了。
晚上睡不著,漸漸的從這飯館名稱上聯(lián)想到了從前王先生說的話,便用京話
謅成了一首詩。
老哥今天吃的什么飯?
嚇!
還不是老樣子!
──
兩子兒的面,
一個錋子的鹽,
擱上半喇子兒的大蔥。
這就很好啦!
咱們是彼此彼此,
咱們是老哥兒們,
咱們是好弟兄。
咱們要的是這們一點兒,
咱們少不了的可也是這們一點兒。
咱們做,咱們吃。
咱們做的是活。
誰不做,誰甭活。
咱們吃的咱們做,
咱們做的咱們吃。
對!
一個人養(yǎng)一個人,
誰也養(yǎng)的活。
反正咱們少不了的只是那們一點兒;
咱們不要搶吃人家的,
可是人家也不該搶吃咱們的。
對!
誰耍搶,誰該揍!
揍死一個不算事,
揍死兩個當狗死!
對!
對!
對!
揍死一個不算事,
揍死兩個當狗死,
咱們就是這們做,
咱們就是這們活。
做!
做!
做!
活!
活!
活!
咱們要的只是那們一點兒,
咱們少不了的只是那們一點兒,──
兩子兒的面,
一個錋子的鹽,
可別忘了半喇子兒的大蔥!
1924,巴黎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dabac43ac9daba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