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詩五首·其三賞析
開篇二句“從軍征遐路,討彼東南夷”,點明從軍遠征的目的。作者是個胸懷大志的人,這次出征無疑為他提供了一個建功立業(yè)的好機會。因此,他對這次從軍出征抱有很大的希望。一個“遐”字、一個“討”字,寫出了這次出征的浩浩蕩蕩、堂堂正正,顯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艱巨感和自豪感,從而為作品奠定了一個慷慨激昂的基調(diào),并成為全詩的主旋律。
然而詩人并沒有立即從正面抒寫自己的豪情壯志及令人神往的戰(zhàn)斗生活,而是筆鋒一轉(zhuǎn),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沿途的景物。“方舟順廣川,薄南未安坻?!边@二句既寫出了從軍生活的緊張氣氛,又寫出了因離家愈來愈遠而產(chǎn)生的一種惆悵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暉”,既是眼前的實景,又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自然流露。不僅如此,秋風(fēng)中蟋蟀的哀鳴,南靄下孤鳥的亂竄,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凄涼與悲傷。詩人把南色中的行軍、夕陽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鳥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機地編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圖”。這樣的景物描寫,融情于景,以景寫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渾融一體,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面對如此凄涼景象,詩人的感受是:“征夫心多懷,惻愴令吾悲?!彪x情別緒,人皆有之,而出征的將士則尤為強烈。這是因為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橫尸疆場,即便能僥幸生還,也很難保證在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因此生離死別的痛苦不能不咬噬他的心靈。為了排遣悲傷的情緒,詩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著遠方的故鄉(xiāng),以至被秋露打濕了衣裳。登高不僅沒能銷憂,反而感到一股寒意陣陣襲來,感情的浪濤不停地在胸中翻騰,無法遏制。“回身赴床寢,此愁當告誰?!比崮c寸斷,難以成眠,甚至連個說心里話的人也沒有。詩人好像被孤獨、寂寞的氣氛所包圍,跌進了痛苦的深淵。這可以說是思婦游子的一種共同的心境。作品以簡潔、樸實的語言,形象地勾畫出抒情主人公悲愴難抑的情態(tài)。
但是作者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志士,決不會長久地沉溺在兒女之悲中。因此,詩人筆鋒又轉(zhuǎn),唱出了時代的音響:“身服干戈事,豈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茲理不可違?!边@猶如平地一聲驚雷,將作者從沉溺中驚醒,也如狂飆突起,噴瀉出慷慨激昂的情懷,悲傷、低沉的情緒蕩然無存。在國事與家事,事業(yè)與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擇。
慷慨悲涼,是建安詩人的共同特色,該詩就體現(xiàn)了這一鮮明的時代特色。作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很善于運用感情起伏的反差,來突出內(nèi)心的激情,這首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作品先通過景物描寫,創(chuàng)造出一個典型的藝術(shù)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詩人孤寂、凄涼、悲愁的心境,使詩歌的情緒跌入低谷。接著急轉(zhuǎn)直上,又把情緒推向高潮:為了事業(yè)的成功,不惜拋棄個人的一切??梢哉f,這種落差越大,就越能突出詩人慷慨豪邁的情懷,也就越能增強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
從軍詩五首·其三翻譯
譯文
隨軍千里去征戰(zhàn),討伐那盤踞東南的孫權(quán)。
船船相并沿著大江而下,夜晚將至還未抵岸。
眼前太陽半落西山,林梢上盡是夕陽的余暉。
兩岸的蟋蟀聲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鳥翩翩飛翔。
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愴愴讓我哀傷。
走下戰(zhàn)船登上那高處的陣地,草葉上的夕露沾濕了衣衫。
回身赴帳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悶訴給何人。
既然自己已參加了戰(zhàn)斗,怎么能時時掛念一己之私。
作戰(zhàn)中隨時獻出生命,這種道理怎可違背!
注釋
遐(xiá):遠。
東南夷:此處指孫權(quán)。
方舟:兩船并行。順廣川:沿大江順流而下。
薄南:傍晚。未安坻:沒有安全靠岸,指船還在江中行駛。
西山:西邊的山。
桑梓:是征途中所見的桑樹和梓樹。
夾岸:河兩岸。
翩翩:飛翔的樣子,含輕盈自如之意。
多懷:思緒纏繞。
惻(cè)愴(chuàng):悲痛傷感。
防:堤岸。
回身:轉(zhuǎn)身。
服:從事。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戰(zhàn)事。
所私:指懷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
即戎:用兵,交戰(zhàn)。
茲(zī):這。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cfa9443ac9cfa9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