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譯文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八月的濤聲如萬馬奔騰驚天吼地而來,數(shù)丈高的浪頭沖向岸邊的山石又被撞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片刻之間便退向江海匯合之處回歸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陽光照耀下像潔白的雪堆。

浪淘沙注解

1
八月濤:浙江省錢塘江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頭壁立,洶涌澎湃,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2
須臾:短的時間,片刻。

浪淘沙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氣勢頓衰。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yīng)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diào)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組詩當(dāng)為劉禹錫后期之作,且非創(chuàng)于一時一地。據(jù)詩中所涉黃河、洛水、汴水、清淮、鸚鵡洲、濯錦江等,或為輾轉(zhuǎn)于夔州、和州、洛陽等地之作,后編為一組。有學(xué)者認為這組詩作于夔州后期,即長慶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貶所所作。

浪淘沙賞析

這是《浪淘沙》組詩的第七首,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

此詩的首句“八月濤聲吼地來”,寫潮來之勢,由遠而近,以一個動詞“吼”字,突出濤聲逼近的感覺。第二句寫潮勢達到頂點時的壯觀場面。悍湍的潮頭,昂揚著數(shù)丈高的身軀,撞擊著兩岸的山崖。一、二兩句,以“吼地來”和“觸山回”相對照,描寫出潮漲潮退的全過程,語氣上的急轉(zhuǎn),更襯托出潮勢的奔騰。

第三句以“須臾”承接第二句,由開頭的動態(tài)描寫轉(zhuǎn)入對潮去之后的靜態(tài)描寫。當(dāng)潮水退去后,呈現(xiàn)在詩人面前的是什么呢?第四句寫到,洶涌的波濤以另一種形態(tài)展示出它的氣概——波濤卷起沙堆好像一座座雪堆。文字表面上看不是寫潮水,實際上恰恰正緊扣首句的“吼起來”,以退潮后留下的又一奇景,襯托出八月浪潮奔涌而來的壯觀場面。

全詩看似不事雕琢,流走飛動,卻又緊湊凝煉,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才能。

作者簡介

劉禹錫
劉禹錫[唐代]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更多

劉禹錫的詩(共1054首詩)
  • 山驛
    韓偓韓偓〔唐代〕
    參差西北數(shù)行雁,寥落東方幾片云。
    疊石小松張水部,暗山寒雨李將軍。
    秋花粉黛宜無味,獨鳥笙簧稱靜聞。
    瀟灑襟懷遺世慮,驛樓紅葉自紛紛。
  • 和于中丞登越王樓作
    盧栯〔唐代〕
    圖畫越王樓,開緘慰別愁。
    山光涵雪冷,水色帶江秋。
    云島孤征雁,煙帆一葉舟。
    向風(fēng)舒霽景,如伴謝公游。
  • 山雞舞石鏡
    崔護崔護〔唐代〕
    廬峰開石鏡,人說舞山雞。
    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
    景當(dāng)煙霧歇,心喜錦翎齊。
    宛轉(zhuǎn)烏呈彩,婆娑鳳欲棲。
    何言資羽族,在地得天倪。
    應(yīng)笑翰音者,終朝飲敗醯。
  •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
    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
    自到東都后,安閑更得宜。
    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
    何況園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舊識,為樂即新知。
    有雪先相訪,無花不作期。
    斗醲干釀酒,夸妙細吟詩。
    里巷千來往,都門五別離。
    岐分兩回首,書到一開眉。
    葉落槐亭院,冰生竹閣池。
    雀羅誰問訊,鶴氅罷追隨。
    身與心俱病,容將力共衰。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 復(fù)愁·釣艇收緡盡
    杜甫杜甫〔唐代〕
    釣艇收緡盡,昏鴉接翅歸。
    月生初學(xué)扇,云細不成衣。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90aa43ac9b90a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