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李白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系舟。
獨憐一雁飛南海, 卻羨雙溪解北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寄崔侍御譯文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如不系舟。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聽著猿啼內心不盡的憂愁,離開家鄉(xiāng)時間太長我如同一只失去纜船的小舟四處飄泊。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最為可憐的是我如孤雁獨自南飛大海,于是羨慕雙溪還知道向北而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崔侍御您屢次解下陳蕃之榻來招待我,我這匆匆過客卻難以登臨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此處您我別離就如同落葉飄飛,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飛散而去。

寄崔侍御注解

1
去國:指離開長安。
2
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喻崔成甫之返湘陰。
3
雙溪:在宣城東土山下。
4
高人:指崔成甫。
5
陳蕃:指宇文太守。
6
謝脁樓:在宜城縣陵陽山上,為南齊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7
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縣北,又名昭亭山。

寄崔侍御賞析

這首詩前二句點明地點、時間、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畫面,渲染出凄涼的氛圍。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為凄寒;離別是令人傷感的,而在離別之前的夜晚,目睹滿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則尤為傷感。詩人將離開故地稱為“去國’’,見出詩人對宣城依戀之深;把將要開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顯見詩人在此地只是短暫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戀深,烘托內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兩句緊承上文,進一步展示詩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飛,故有“獨憐”之嘆;又由南飛之雁的孤獨,轉生“卻羨雙溪“北”流之感。這里,詩人通過一“南”一“北”,一“憐”一“羨”,曲折地表達了不愿南行,卻只得南行;渴望北歸,又無法北歸的復雜情感。

五、六兩句宕開一筆,借陳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時,以“過客”回應篇首“不系舟”,表明詩人確是行色匆匆,竟連最愛登臨的謝脁樓也難以光顧了。最后兩句正面揭示題旨,用落葉為喻,點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別了,其中寓有無限飄零之感,增添了全詩的悲涼色彩。

這首詩格調略顯低沉,和詩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關。從表現手法上看,全詩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勁直之氣,極耐人咀嚼品味。中間兩聯(lián)對仗嚴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勢。結語處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遠,有不盡之思。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更多

李白的詩(共1617首詩)
  • 病愈寄友
    法振〔唐代〕
    哀樂暗成疾,臥中芳月移。
    西山有清士,孤嘯不可追。
    搗藥晝林靜,汲泉陰澗遲。
    微蹤與麋鹿,遠謝求羊知。
  • 閑步
    韓偓韓偓〔唐代〕
    莊南縱步游荒野,獨鳥寒煙輕惹惹。
    傍山疏雨濕秋花,僻路淺泉浮敗果。
    樵人相見指驚麏,牧童四散收嘶馬。
    一壺傾盡未能歸,黃昏更望諸峰火。
  • 夜雨·九月三十日
    杜牧杜牧〔唐代〕
    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
    無端滿階葉,共白幾人頭。
    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
    漁歌聽不唱,蓑濕棹回舟。
  • 秋霽寄遠
    杜牧杜牧〔唐代〕
    初霽獨登賞,西樓多遠風。
    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高樹下山鳥,平蕪飛草蟲。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 盧溪道中
    李群玉李群玉〔唐代〕
    曉發(fā)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風篁掃石瀨,琴聲九十里。
    光奔覺來眼,寒落夢中耳。
    曾向三峽行,巴江亦如此。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7b3a43ac9a7b3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