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許渾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

塞下曲譯文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桑乾河北邊一場夜戰(zhàn),秦兵傷亡過半再也不能把家還。

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次日早晨收到他們家鄉(xiāng)寄來的書信,信中說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塞下曲注解

1
桑乾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發(fā)源于山西,流經(jīng)華北平原。
2
秦兵:唐都在關(guān)中,是秦朝舊地,所以稱唐軍為“秦兵”。
3
半不歸:一半回不來,指戰(zhàn)死。
4
鄉(xiāng)信:家鄉(xiāng)來信。
5
猶自:仍然。
6
寒衣:御寒的衣服。

塞下曲賞析

許渾是中唐詩人,目睹國力衰敝,百姓苦于戰(zhàn)亂,所以其筆下的邊塞詩以反戰(zhàn)題材為主,大多透露出濃重的悲涼色彩。

詩的內(nèi)容很好理解。桑干夜戰(zhàn),傷亡過半?!班l(xiāng)信”自然是寄給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說已經(jīng)把征衣寄了過來。在這看似平白無味的話里,體會出詩人蘊(yùn)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讀懂此詩的關(guān)鍵。戍邊的丈夫死了,對于在家里苦苦思戀的妻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悲劇,但更大的悲劇是,作為悲劇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劇的存在,仍然一廂情愿地思念著丈夫,相信他會回來,卻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趕制無數(shù)個日夜?jié)M載牽掛飽含愛意的征衣竟寄給了冰冷的尸體!悲劇無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處悲劇而渾不知情的不幸者,不是更讓人心酸難言嗎?

陳陶有一首《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眱?nèi)容與此詩幾乎完全一樣,但論表現(xiàn)力就差了許多。究其原因,我們知道絕句短小,貴在精到,所以一首詩中往往只會留下一個最突出的妙處,以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比如此詩最關(guān)鍵的是戍人已死而家人仍思的反差,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藝術(shù)處理都被詩人刻意抹去了。而相比之下,陳詩雖然詞義更豐,還用了修辭,但由于豐富出來的詞句都不是讀者最關(guān)心的,也不是詩人想要表現(xiàn)的,所以反而淡化了感情,比許詩平庸了許多。

總的來說,此詩在敘述之外絲毫不加議論,也未曾抒發(fā)感情,但其酸楚已使讀者不忍卒讀,詩人節(jié)選戰(zhàn)爭中的一個細(xì)節(jié),寫出了整場戰(zhàn)爭的殘酷,可稱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許渾
許渾[唐代]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更多

許渾的詩(共646首詩)
  •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dāng)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查看譯文
  •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jiān)茪w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guān)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月到,猶自夢漁樵。
    查看譯文
  • 《早秋》
    遙夜泛清瑟,西風(fēng)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yuǎn)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查看譯文
  •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yuǎn),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查看譯文
  •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dú)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查看譯文
  • 原道
    韓愈韓愈〔唐代〕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
    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
    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
    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
    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歸于墨;
    不入于老,則歸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
    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老者曰:
    “孔子,吾師之弟子也。
    ”佛者曰:
    “孔子,吾師之弟子也。
    ”為孔子者,習(xí)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
    不惟舉之于口,而又筆之于其書。
    噫!
    后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
    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
    農(nóng)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
    為之君,為之師。
    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
    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
    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
    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yī)藥以濟(jì)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湮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qiáng)梗。
    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quán)衡以信之。
    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
    今其言曰: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爭。
    ”嗚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無圣人,人之類滅久矣。
    何也?
    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
    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
    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yǎng)之道,以求其所謂清凈寂滅者。
    嗚呼!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
    今其言曰:
    “曷不為太古之無事”?
    ”是亦責(zé)冬之裘者曰:
    “曷不為葛之之易也?
    ”責(zé)饑之食者曰:
    “曷不為飲之之易也?
    ”傳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jìn)于中國則中國之。
    經(jīng)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詩》曰: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其文:
    《詩》、《書》、《易》、《春秋》;
    其法:
    禮、樂、刑、政;
    其民:
    士、農(nóng)、工、賈;
    其位:
    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
    其服:
    麻、絲;
    其居:
    宮、室;
    其食:
    粟米、果蔬、魚肉。
    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
    以之為人,則愛而公;
    以之為心,則和而平;
    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dāng)。
    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
    效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
    曰:
    “斯道也,何道也?
    ”曰:
    “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荀與揚(yáng)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
    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dú)廢疾者有養(yǎng)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 雜體·春羅雙鴛鴦
    韋應(yīng)物韋應(yīng)物〔唐代〕
    春羅雙鴛鴦,出自寒夜女。
    心精煙霧色,指歷千萬緒。
    長安貴豪家,妖艷不可數(shù)。
    裁此百日功,唯將一朝舞。
    舞罷復(fù)裁新,豈思勞者苦。
  • 小江驛送陸侍御歸湖上山
    陳羽〔唐代〕
    鶴唳天邊秋水空,荻花蘆葉起西風(fēng)。
    今夜渡江何處宿,會稽山在月明中。
  • 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
    溫庭筠溫庭筠〔唐代〕
    稻田鳧雁滿晴沙,釣渚歸來一徑斜。
    門帶果林招邑吏, 井分蔬圃屬鄰家。
    皋原寂歷垂禾穗,桑竹參差映豆花。
    自笑謾懷經(jīng)濟(jì)策,不將心事許煙霞。
  • 寄鄭谷
    王貞白〔唐代〕
    五百首新詩,緘封寄去時。
    只憑夫子鑒,不要俗人知。
    火鼠重收布,冰蠶乍吐絲。
    直須天上手,裁作領(lǐng)巾披。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bb943ac9a4bb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