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蘇軾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終南;
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于扶風。
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
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
此凌虛之所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于其下。
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墻外而見其髻也。
曰:
“是必有異。
”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筑臺,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
公曰:
“是宜名凌虛。
”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
  軾復于公曰:
“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
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
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
計其一時之盛,宏杰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于臺而已哉?
然而數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于此臺歟!
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
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為之記。

凌虛臺記譯文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于扶風。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此凌虛之所為筑也。居住在南山腳下,自然飲食起居都與山接近。四面的山,沒有比終南山更高的。而城市當中靠近山的,沒有比扶風城更近的了。在離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終南山),應該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處,(開始)還不知道(附近)有山。雖然這對事情的好壞沒有什么影響,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卻不該這樣的,這就是凌虛臺修筑的原因(用以觀山)。

方其未筑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于其下。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墻外而見其髻也。曰:“是必有異?!笔构よ徠淝盀榉匠?,以其土筑臺,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虛?!币愿嫫鋸氖绿K軾,而求文以為記。就在它還沒有修建之前,陳太守杵著拐杖穿著布鞋在山下閑游,見到山峰高出樹林之上,(山峰)重重疊疊的樣子正如有人在墻外行走而看見的那人發(fā)髻的形狀一樣。(陳太守)說:“這必然有不同之處?!保ㄓ谑牵┡晒そ吃谏角伴_鑿出一個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個高臺。(臺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這之后有人到了臺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臺的高度,而以為是山突然活動起伏冒出來的。陳公說:這(臺)叫凌虛臺很合適。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下屬蘇軾,讓我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

軾復于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杰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于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于此臺歟!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奔纫匝杂诠?,退而為之記。蘇軾回復陳公說:“事物的興盛和衰敗,是無法預料的。(這里)從前是長滿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蓋的地方,狐貍和毒蛇出沒的所在。在那時,哪里知道(今天這里)會有凌虛臺呢?興盛和衰敗交替無窮無盡,那么高臺(會不會)又變成長滿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預料的。我曾試著和陳公一起登臺而望,(看到)其東面就是當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兩座宮殿(遺址),其南面就是漢武帝的長楊、五柞兩座宮殿(遺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壽宮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宮(遺址)?;叵胨鼈円粫r的興盛,宏偉奇麗,堅固而不可動搖,何止百倍于區(qū)區(qū)一座高臺而已呢?然而幾百年之后,想要尋找它們的樣子,卻連破瓦斷墻都不復存在,已經變成了種莊稼的田畝和長滿荊棘的廢墟了。相比之下這座高臺又怎樣呢?一座高臺尚且不足以長久依靠,更何況人世的得失,本就來去匆匆(豈不更難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臺)夸耀于世而自我滿足,那就錯了。世上確實有足以依憑的東西,但是與臺的存在與否是沒有關系的?!蔽覍⑦@些話告訴陳公后,下來為他寫了這篇記。

凌虛臺記注解

1
國:指都市,城邑。這里用如動詞,建城。
2
起居:起來和休息。終南山的簡稱。主峰在今陜西西安市南。
3
于:比。
4
而:連接兩個句子,表示并列關系。
5
麗:附著,靠近。
6
扶風:宋稱鳳翔府,治所在今陜西鳳翔縣。這里沿用舊稱。
7
太守:官名。宋稱知州或知府,這里沿用舊稱。
8
所以:的問題。
9
所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所為,同“所以”。
10
陳公:當時的知府陳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縣)人。宋仁宗(趙禎)  天圣年間進士。公,對人的尊稱。
11
杖履:指老人出游。
12
累累:多而重疊貌,連貫成串的樣子。
13
旅行:成群結隊地行走。
14
髻:挽束在頭頂上的發(fā)。
15
恍然:仿佛,好像。
16
從事:宋以前的官名,這里指屬員。作者當時在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是陳希亮的下屬。
17
知:事先知道,預知。
18
昔者:以往,過去。者,起湊足一個音節(jié)的作用。
19
蒙翳:掩蔽,遮蓋。
20
虺:毒蟲,毒蛇。
21
竄伏:潛藏,伏匿。
22
豈:怎么,難道。
23
相尋:相互循環(huán)。尋,通“循”。
24
秦穆: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的君主,曾稱霸西戎。
25
祈年、橐泉:據《漢書·地理志·雍》顏師古注,祈年宮是秦惠公所建,橐泉宮是秦孝公所建,與本文不同。傳說秦穆公墓在橐泉宮下。
26
漢武:即漢武帝劉徹。長楊宮,舊址在今陜西周至縣東南。
27
九成:宮名。本隋仁壽宮。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五年重修,為避署之所,因山有九重,改名九成。
28
特:止,僅。
29
既已:已經。
30
而況于:何況,更何況。
31
猶:還,尚且。
32
而:如果,假如。
33
或者:有的人,有人。
34
以:憑借,依靠。后邊省去代凌應臺的“之”。
35
夸世:即“夸于世”,省去介詞“于”,在。
36
而:表示順承關系。
37
不在:是說“臺”和“足恃者”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
38
乎:同“于”。
39
既:已經,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也可以用“以后”或“了”來表示。
40
以言:即“以之言”,省去指代作者意見的“之”。

凌虛臺記簡析

  扶風太守陳某為登高眺遠建筑了一座土臺,并請?zhí)K軾為他寫了這篇記文。文中在記敘土臺修建的經過時,聯(lián)系到古往今來的廢興成毀的歷史,感嘆人事萬物的變化無常,指出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而應該去探求真正可以永久依靠的東西。這種毫不滿足、勇于探求的精神,反映了蘇軾思想中對生活積極樂觀和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一面。與當時一些士大夫的消極頹廢、吊古傷今的思想相比,更顯得可貴。 文章結尾處,不直接點出究竟什么是“足恃”的東西,這就使文章更為含蓄而耐人尋味。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

蘇軾的詩(共4993首詩)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查看譯文
  •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查看譯文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查看譯文
  • 《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查看譯文
  • 《守歲詩》
    兒童強不食,相守應歡嘩。
    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
    查看譯文
  • 見寄·苒苒歲月晚
    何夢桂何夢桂〔宋代〕
    苒苒歲月晚,悠悠美人思。
    皎皎在天月,娟娟落水涯。
    相思何所寄,日莫折瓊枝。
    哀鴻翅翎短,苦為稻粱縻。
    原言化為云,長與龍相隨。
  • 叔父朝請挽詩
    劉一止〔宋代〕
    厲節(jié)冰霜似,摛辭錦繡如。
    誠心惟濟物,老眼更便書。
    備養(yǎng)今誰及,辭榮計未疏。
    郎君官已重,門戶合關渠。
  • 偶書呈雪溪葛守正
    佚名〔宋代〕
    秦埃幻六籍,斯文天地屯。
    詝言嘈萬喙,渺不游其津。
    作者能幾何,落落星已晨。
    單其千載傳,覷斑尤苦辛。
    毫芒忽有會,不能全吾神。
    頗怪十年前,出語輒可人。
    功深道更拙,敝帚聊自珍。
  • 次洪內翰十月桃韻三首
    裘萬頃〔宋代〕
    千紅萬蕊彫零盡,安得枝頭數點紅。
    疑是神人寫春色,鎮(zhèn)長留影在屏風。
  • 君用承事載酒筠溪上分韻得竹字
    李彌遜李彌遜〔宋代〕
    高荷蓋水臨風曲,美人卻扇耀紅玉。
    溪翁愛這看不卟,密竹陰中坐幽獨。
    南鄰新醅手自灑,貯以鴟夷轉山腹。
    折松掃云謝羈束,近水亭臺晚香馥。
    峰巒中央帖寒玉,影落杯心臥山綠。
    長瓶縱橫盞未覆,更遣長須隔簾贖。
    酒酣歌罷睡已熟,覺來星稀斗插屋。
    人間此景眼未觸,只欠桓伊弄霜竹。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76943ac9a476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