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左丘明

吳公子札來聘。
……請觀于周樂。
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
“美哉!
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為之歌《邶》、《鄘》、《衛(wèi)》,曰:
“美哉,淵乎!
憂而不困者也。
吾聞衛(wèi)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wèi)風》乎?
”為之歌《王》曰:
“美哉!
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為之歌《鄭》,曰:
“美哉!
其細已甚,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
”為之歌《齊》,曰:
“美哉,泱泱乎!
大風也哉!
表東海者,其大公乎?
國未可量也。
”為之歌《豳》,曰:
“美哉,蕩乎!
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
”為之歌《秦》,曰:
“此之謂夏聲。
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為之歌《魏》,曰:
“美哉,渢渢乎!
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
”為之歌《唐》,曰:
“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
不然,何憂之遠也?
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
”為.之歌《陳》,曰:
“國無主,其能久乎!
”自《鄶》以下無譏焉!
  為之歌《小雅》,曰。
“美哉!
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猶有先王之遺民焉!
”為之歌《大雅》,曰:
“廣哉!
熙熙乎!
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  為之歌《頌》,曰:
“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邇而不逼,遠而不攜;
遷而不淫,復而不厭;
哀而不愁,樂而不荒;
用而不匱,廣而不宣;
施而不費,取而不貪;
處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聲和,八風平;
節(jié)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  見舞《象箾》、《南龠》者,曰:
“美哉,猶有憾!
”見舞《大武》者,曰:
“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見舞《韶濩》者,曰:
“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
”見舞《大夏》者,曰:
“美哉!
勤而不德。
非禹,其誰能修之!
”見舞《韶箾》者“,曰:
“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觀止矣!
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季札觀周樂/季札觀樂譯文

吳公子札來聘?!堄^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wèi)》,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wèi)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wèi)風》乎?”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吳國公子季札前來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和舞蹈。魯國人讓樂工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札說:“美好?。〗袒_始奠基了,但還沒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勞而不怨恨了?!睒饭樗璩獋儭囤L》、《庸風》和《衛(wèi)風》。季札說:“美好啊,多深厚啊!雖然有憂思,卻不至于困窘。我聽說衛(wèi)國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這個樣子,這大概是《衛(wèi)風》吧!”樂工為他歌唱《王風》。季札說:“美好?。∮袘n思卻沒有恐懼,這大概是周室東遷之后的樂歌吧!”樂工為他歌唱《鄭風》。季札說:“美好啊!但它煩瑣得太過分了,百姓忍受不了。這大概會最先亡國吧?!睒饭樗璩洱R風》。季札說:“美好啊,宏大而深遠,這是大國的樂歌??!可以成為東海諸國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國家吧?國運真是不可限量啊!”樂工為他歌唱《南風》。季札說:“美好啊,博大坦蕩!歡樂卻不放縱,大概是周公東征時的樂歌吧!”樂工為他歌唱《秦風》。季札說:“這樂歌就叫做正聲。能作正聲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極點,大概是周室故地的樂歌吧!”樂工為他歌唱《魏風》。季札說:“美好啊,輕飄浮動!粗擴而又婉轉(zhuǎn),變化曲折卻又易于流轉(zhuǎn),加上德行的輔助,就可以成為賢明的君主了”樂工為他歌唱《唐風》。季札說:“思慮深遠啊!大概是帝堯的后代吧!如果不是這樣,憂思為什么會這樣深遠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誰能像這樣呢?”,樂工為他歌唱《陳風》。季札說:“國家沒有主人,難道能夠長久嗎?”再歌唱《鄶風》以下的樂歌,季札就不作評論了。

為之歌《小雅》,曰?!懊涝?!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樂工為季札歌唱《小雅》。季札說:“美好?。∮袘n思而沒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說,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時的樂歌吧?還是有先王的遺民在?。 ?/span>

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樂工為他歌唱《大雅》。季札說:“廣闊??!樂工為他歌唱《頌》。季札說:“好到極點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厭倦,哀傷而不憂愁,歡樂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匱乏,寬廣而不張揚,施予而不耗損,收取而不貪求,安守而不停滯,流行而不泛濫。五聲和諧,八音協(xié)調(diào);節(jié)拍有法度,樂器先后有序。這都是擁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

見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季札看見跳《象簫》和《南龠》兩種樂舞后說:“美好啊,但還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時說:“美好啊,周朝興盛的時候,大概就是這樣子吧?!笨吹教囤睢窌r說:“圣人如此偉大,仍然有不足之處,做圣人實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時說:“美好??!勤于民事而不自以為有功。除了夏禹外,誰還能作這樣的樂舞呢!”看到跳《陬簫》時說:“德行達到頂點了!偉大啊,就像上天無所不覆蓋一樣,像大地無所不容納一樣!雖然有超過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過這個了。觀賞達到止境了!如果還有其它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季札觀周樂/季札觀樂注解

1
吳公子札:即季札,吳王壽夢的小兒子。
2
周樂:周王室的音樂舞蹈。
3
工:樂工。
4
《周南》、《召南》:《詩經(jīng)》十五國風開頭的兩種。以下提到的都是國風中各國的詩歌。
5
始基之:開始奠定了基礎(chǔ)。
6
勤:勞,勤勞。
7
怨:怨恨。
8
邶: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南。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鄉(xiāng)市南。
9
衛(wè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淇縣。
10
康叔:周公的弟弟,衛(wèi)國開國君主。
11
武公:康叔的九世孫。
12
《王》:即《王風》,周平王東遷洛邑后的樂歌。
13
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14
細:瑣碎。這里用音樂象征政令。
15
泱泱:宏大的樣子。
16
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作表率。
17
大公:太公,指國開國國君呂尚,即姜太公。
18
豳:西周公劉時的舊都,在今陜西彬縣東北。
19
蕩:博大的樣子。
20
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征。
21
夏:西周王蹺一帶。在今陜西、甘肅一帶。正聲,雅聲。
22
魏:諸侯國名,在今山西芮縣北。輕飄浮動的樣子。
23
險:不平,這里指樂曲的變化。
24
唐:在今山西太原。晉國開國國君叔虞初封于唐。
25
陶唐氏:指帝堯。晉國是陶唐氏舊地。
26
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
27
陳:國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陽。
28
鄶:在今河南鄭州南,被鄭國消滅。
29
譏:批評。
30
《小雅》:指《詩·小雅》中的詩歌。
31
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32
《大雅》:指《詩·大雅》中的詩歌。
33
熙熙:和美融洽的樣子。
34
《頌》:指《詩經(jīng)》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
35
倨:傲慢。同“逼”,侵逼。
36
攜:游離。
37
荒:過度。安守。
38
底:停頓,停滯。
39
五聲:指宮、商、角、微、羽。
40
和:和諧。
41
八風:指金、石、絲、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類樂器。
42
節(jié):節(jié)拍。
43
度:尺度。
44
守有序:樂器演奏有一定次序。舞名,武舞。舞名,文舞。
45
《大武》:周武王的樂舞。商湯的樂舞。
46
慚德:遺憾,缺憾。
47
《大夏》:夏禹的樂舞。
48
不德:不自夸有功。
49
修:作。虞舜的樂舞。
50
幬:覆蓋。
51
蔑:無,沒有。

季札觀周樂/季札觀樂賞析

《季札觀周樂》是《左傳》中一篇特別的文章,它包含了許多文學批評的因素。季札雖然是對周樂發(fā)表評論,其實也就是評論《詩》,因為當時《詩》是入樂的。馬瑞辰說:“詩三百篇,未有不可入樂者?!髠鳎簠羌驹堄^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國。若非入樂,則十四國之詩,不得統(tǒng)之以周樂也”① 雖然,脫離了音樂的詩或許少了感發(fā)作用,而周樂中的舞已不能再現(xiàn),但畢竟季札評論的周樂,其文字主體還能在《詩經(jīng)》中看到。所以我們可以從《季札觀周樂》中總結(jié)出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一些特點。

文學與政教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很重視同政教的關(guān)系,這在文學沒取得獨立地位,獲得自覺發(fā)展的早期,更是如此。《詩經(jīng)》最先并非作為純文學作品出現(xiàn),相反的,它有具體實際的使用場合。比如“春秋時政治、外交場合公卿大夫‘賦詩言志’頗為盛行,賦詩者借用現(xiàn)成詩句斷章取義,暗示自己的情志。公卿大夫交談,也常引用某些詩句”。②并且,詩的采集,是有意識為政教服務的?!肮耪咛熳用凡稍娭{,以觀民風”,③“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④文學既然重視其社會功用,文學批評自然也強調(diào)政治教化。這集中體現(xiàn)在《論語》中: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文學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發(fā)意志’,這就是興。讀者從文學作品中可以‘考見得失’,‘觀風俗之盛衰’,這就是觀。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啟發(fā),互相砥礪。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⑤從季札對周樂的評論看,他正是把音樂(文學)和政教結(jié)合起來了。他認為政治的治亂會對音樂(文學)發(fā)生影響,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音樂(文學)去“考見得失”,“觀風俗之盛衰”。因為政治的治亂會影響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會反映到音樂(文學)中來。所以季札能從《周南》、《召南》中聽出“勤而不怨”,《邶》、《鄘》、《衛(wèi)》中聽出“憂而不困”。音樂(文學)對政治也有反作用??梢浴叭壕酉嗲写琛?,互相啟發(fā);可以“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當然不好的音樂(文學)也會加速政治的敗壞,所以孔子要放鄭聲,季札也從《鄭》中聽出“其細也甚,民弗堪也”,認為“是其先亡乎?”但必須指出并不是真的有所謂亡國之音,而是靡靡之音助長了荒淫享樂的社會風氣,從而使得政治敗壞,以致亡國。有人片面地夸大了音樂(文學)對政治的反作用,認為音樂(文學)可以亡國,從而把對音樂(文學)的評論引入到神秘主義。

文學的中和之美孔子論詩,強調(diào)“溫柔敦厚”的詩教。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又說:《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季札論詩,和孔子非常接近,注重文學的中和之美。他稱《周南》、《召南》“勤而不怨”,《邶》、《鄘》、《衛(wèi)》“憂而不困”,《豳》“樂而不淫”,《魏》“大而婉,險而易行”,《小雅》“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大雅》“曲而有直體”。更突出的表現(xiàn)是他對《頌》的評論:“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竟用了14個詞來形容。發(fā)出的感嘆是“至矣哉”,因為“五聲和,八音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所以是“盛德之所同”??梢娂驹龑χ泻兔赖耐瞥绱_實到了極至。所謂中和美,正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美學上的反映??鬃诱J識到任何事不及或過度了都不好,事物發(fā)展到極盛就會衰落,所以他就“允執(zhí)厥中”。在個人感情上也不能大喜大悲。龔自珍的“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就不合孔子的中庸標準。《世說新語》雅量門謝安聽到“淝水之戰(zhàn)”晉軍勝利的消息,強制欣喜之情,以致折斷屐齒⑥。顧雍喪子,心中很悲痛,可他強自克制,說:“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⑦體現(xiàn)在文學批評中,就是推崇抑制過于強烈的感情,以合于禮,要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對古典詩歌含蓄委婉風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因為要抑制感情,所以往往是一唱三嘆,而不是發(fā)露無余。文學的意境也因此深長有味,頗耐咀嚼。但這也是中國沒有產(chǎn)生象古希臘那樣的悲劇的原因之一。

印象式的文學批評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嚴謹?shù)倪壿?,往往是一鱗片爪即興感悟式的文字。大量的詩話詞話即屬此種,而比較有系統(tǒng)的如《文心雕龍》《原詩》反倒是異類。像葉嘉瑩先生所說,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是為利根人設(shè)的,西方的文學批評卻是照顧鈍根人。這樣說起來,反倒是中國的文學批評形式似乎更為高明。如像司空圖的《詩品》簡直就是用詩的語言寫成的,陸機的《文賦》也是精致的美文。不過,這種印象式的文學批評也有其弊端。因為利根人畢竟是少數(shù),作者寫的雖然是深造有得之見,而讀者往往嗔目不知所云。比如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雖然是公認的杰作,不過對于“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何為“隔”與“不隔”也是聚訟紛紛。一方面雖然是讀者的局限,如前所述,利根人畢竟是少數(shù);另一方面,也在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明確,以及表述的歧義性。而確實也有一些空疏的詩話詞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象禪宗里的一些公案,一些和尚自稱悟了,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但究竟悟沒悟,天才知道。因為已經(jīng)沒有了可評判的標準。撇開這種批評方式的好壞不談,只看它的根源,是肇端于先秦的。《論語》里有這樣的記載: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保ā秾W而》)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保ā栋速罚┳又^《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從前兩則可見到對文學的批評相當靈活,特別是用到了聯(lián)想。就象王國維摘取三句詞來概括治學三境界,這也是印象式的批評。雖然作者未必然,而讀者未必不然。這不同于張惠言硬指作者必有此用心那么死板。第三則和季札的評論很相似。季札是這樣評論的:“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矣。’”《大武》是周武王的舞蹈,季札在贊美中有諷刺,即孔子所謂:“盡美矣,未盡善也?!?《韶箾》是舜的舞蹈,季札的贊美也無以復加,即孔子所謂:“盡美矣,又盡善也?!边@里,季札的評論既是印象的批評,也是形象的批評。因為孔子和季札的觀點立場和評論方式相近,所以我舉《論語》來對照說明這篇文章的批評方式。

舉例再舉幾個季札評論周樂的例子:“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薄盀橹琛缎⊙拧?。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薄盀橹琛洞笱拧贰T唬骸畯V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都既是印象的批評,也是形象的批評。借著聯(lián)想的翅膀,憑著通感,自然人事無所不及。

注釋①毛詩傳箋通釋卷一:詩入樂說②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③孔叢子巡狩篇④漢書食貨志⑤歷代文論選⑥⑦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季札觀周樂/季札觀樂讀解

  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時,彼一時也!季禮如此嚴肅正經(jīng)、板著面孔一律稱為“美好”的音樂、舞蹈,對今天的多數(shù)人來說,恐怕是不忍卒聽,不忍卒觀。同樣,要是季札聽見今日的《同桌的你》一類的流行歌曲,看見迪斯科一類的舞蹈,真不知要氣死幾回!

  畢竟,觀念之間有了天壤之別。

  在季扎的時代,雖有民間小調(diào)、自娛自樂的歌舞,卻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宗廟和朝廷。平民百姓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懂得音樂的耳朵”、“懂得舞蹈的眼睛”去接受、欣賞、感受那些大樂大舞。他們是邊緣上的人,永遠無緣進入到、參與到達官貴人們的樂歌和樂舞之中去。也只有達官貴人、君子公卿們才會像季札那樣把音樂舞蹈看成是關(guān)系到國計民生的了不起的大事,才會那么一本正經(jīng)、恭敬嚴肅地加以對待。

  其實這也不奇怪。在他們的心目中,音樂舞蹈是禮儀的一部分,是政治上的等級統(tǒng)治的輔助工具,作用就是維護等級制度和政治統(tǒng)治,如同奴仆必須為主子效力、服務一樣,因而作歌現(xiàn)舞、只在宗廟和朝廷這兩種場所中進行。老百姓即使削尖了腦袋,也不可能進得去。

季札觀周樂/季札觀樂現(xiàn)代評價

  我們無法說這樣對待音樂和舞蹈有什么好或不好。這是歷史的本來面目,那時擁有話語權(quán)力的人的觀念就是如此。他們這樣認為,也就照此去做。做了之后還要大發(fā)議論,一定要從中挖掘出深刻的含義來。比如《詩經(jīng)》中的那些“國風”,不過是西周時各地方上的民間歌謠,平民百姓在勞作之余有感而發(fā),率興而作,哪里想得到什么圣人天子、治理下民、德行仁政之類!男女之間傾訴愛慕之情,征夫怨婦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傷,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表這對剝削者的不滿和憤恨,同君子大人們心中所想的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所以,季札的評論,以及后來儒生們的評論,不過是他們自己以自己的觀念,先入為主地附會而已。一首《關(guān)睢》,本來在這時男歡女愛的愛情追求,卻被解釋為贊美“后妃之德”!

  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是觸目驚心和可笑的。照我們的觀念,再也不可能像季扎那樣去理解音樂和舞蹈,不可能板著面孔拿它們作說教的工具。政治制度的好壞,同音樂舞蹈沒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懂音樂舞蹈的人當中有好人,也有壞人;不懂音樂舞蹈的人當中也有好人和壞人。世事人情的復雜多變,哪里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可去硬性框定?

  我們更愿意相信,音樂和舞蹈是人們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它們讓人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它們也讓人通過自娛自樂來獲得精神的輕松和解脫;它們也可以表達我們對天地人的思索;它們也可以表達我們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探索和追尋。陽春白雪當然使我們高雅,而我們也不拒絕下里巴人。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看來,春秋時期的音樂已有相當高的水平,而且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音樂、舞蹈各有特色。季札有幸欣賞魯國演奏的周樂,并且作出令人信服的評論,為后世留下這篇珍貴的史料。

季札觀周樂/季札觀樂文學批評

  《季札觀周樂》是《左傳》中一篇特別的文章,它包含了許多文學批評的因素。季札雖然是對周樂發(fā)表評論,其實也就是評論《詩》,因為當時《詩》是入樂的。馬瑞辰說:“詩三百篇,未有不可入樂者。……左傳:吳季札請觀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國。若非入樂,則十四國之詩,不得統(tǒng)之以周樂也”① 雖然,脫離了音樂的詩或許少了感發(fā)作用,而周樂中的舞已不能再現(xiàn),但畢竟季札評論的周樂,其文字主體還能在《詩經(jīng)》中看到。所以我們可以從《季札觀周樂》中總結(jié)出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一些特點。

文學與政教
  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很重視同政教的關(guān)系,這在文學沒取得獨立地位,獲得自覺發(fā)展的早期,更是如此?!对娊?jīng)》最先并非作為純文學作品出現(xiàn),相反的,它有具體實際的使用場合。比如“春秋時政治、外交場合公卿大夫‘賦詩言志’頗為盛行,賦詩者借用現(xiàn)成詩句斷章取義,暗示自己的情志。公卿大夫交談,也常引用某些詩句”。②并且,詩的采集,是有意識為政教服務的。“古者天子命史采詩謠,以觀民風”,③“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④文學既然重視其社會功用,文學批評自然也強調(diào)政治教化。這集中體現(xiàn)在《論語》中: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拔膶W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發(fā)意志’,這就是興。讀者從文學作品中可以‘考見得失’,‘觀風俗之盛衰’,這就是觀。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啟發(fā),互相砥礪。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雹?br />  從季札對周樂的評論看,他正是把音樂(文學)和政教結(jié)合起來了。他認為政治的治亂會對音樂(文學)發(fā)生影響,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音樂(文學)去“考見得失”,“觀風俗之盛衰”。因為政治的治亂會影響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會反映到音樂(文學)中來。所以季札能從《周南》、《召南》中聽出“勤而不怨”,《邶》、《鄘》、《衛(wèi)》中聽出“憂而不困”。音樂(文學)對政治也有反作用??梢浴叭壕酉嗲写琛?,互相啟發(fā);可以“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當然不好的音樂(文學)也會加速政治的敗壞,所以孔子要放鄭聲,季札也從《鄭》中聽出“其細也甚,民弗堪也”,認為“是其先亡乎?”但必須指出并不是真的有所謂亡國之音,而是靡靡之音助長了荒淫享樂的社會風氣,從而使得政治敗壞,以致亡國。有人片面地夸大了音樂(文學)對政治的反作用,認為音樂(文學)可以亡國,從而把對音樂(文學)的評論引入到神秘主義。

文學的中和之美
  孔子論詩,強調(diào)“溫柔敦厚”的詩教。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又說:《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季札論詩,和孔子非常接近,注重文學的中和之美。他稱《周南》、《召南》“勤而不怨”,《邶》、《鄘》、《衛(wèi)》“憂而不困”,《豳》“樂而不淫”,《魏》“大而婉,險而易行”,《小雅》“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大雅》“曲而有直體”。更突出的表現(xiàn)是他對《頌》的評論:“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竟用了14個詞來形容。發(fā)出的感嘆是“至矣哉”,因為“五聲和,八
  音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所以是“盛德之所同”??梢娂驹龑χ泻兔赖耐瞥绱_實到了極至。
  所謂中和美,正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美學上的反映。孔子認識到任何事不及或過度了都不好,事物發(fā)展到極盛就會衰落,所以他就“允執(zhí)厥中”。在個人感情上也不能大喜大悲。龔自珍的“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就不合孔子的中庸標準。《世說新語》雅量門謝安聽到“淝水之戰(zhàn)”晉軍勝利的消息,強制欣喜之情,以致折斷屐齒⑥。顧雍喪子,心中很悲痛,可他強自克制,說:“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⑦體現(xiàn)在文學批評中,就是推崇抑制過于強烈的感情,以合于禮,要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對古典詩歌含蓄委婉風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因為要抑制感情,所以往往是一唱三嘆,而不是發(fā)露無余。文學的意境也因此深長有味,頗耐咀嚼。但這也是中國沒有產(chǎn)生象古希臘那樣的悲劇的原因之一。

印象式的文學批評
  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嚴謹?shù)倪壿?,往往是一鱗片爪即興感悟式的文字。大量的詩話詞話即屬此種,而比較有系統(tǒng)的如《文心雕龍》《原詩》反倒是異類。像葉嘉瑩先生所說,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是為利根人設(shè)的,西方的文學批評卻是照顧鈍根人。這樣說起來,反倒是中國的文學批評形式似乎更為高明。如像司空圖的《詩品》簡直就是用詩的語言寫成的,陸機的《文賦》也是精致的美文。不過,這種印象式的文學批評也有其弊端。因為利根人畢竟是少數(shù),作者寫的雖然是深造有得之見,而讀者往往嗔目不知所云。比如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雖然是公認的杰作,不過對于“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何為“隔”與“不隔”也是聚訟紛紛。一方面雖然是讀者的局限,如前所述,利根人畢竟是少數(shù);另一方面,也在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明確,以及表述的歧義性。而確實也有一些空疏的詩話詞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象禪宗里的一些公案,一些和尚自稱悟了,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但究竟悟沒悟,天才知道。因為已經(jīng)沒有了可評判的標準。撇開這種批評方式的好壞不談,只看它的根源,是肇端于先秦的。
  《論語》里有這樣的記載: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保ā秾W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
  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保ā栋速罚?br />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
  從前兩則可見到對文學的批評相當靈活,特別是用到了聯(lián)想。就象王國維摘取三句詞來概括治學三境界,這也是印象式的批評。雖然作者未必然,而讀者未必不然。這不同于張惠言硬指作者必有此用心那么死板。
  第三則和季札的評論很相似。季札是這樣評論的:
  “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矣。’”
  《大武》是周武王的舞蹈,季札在贊美中有諷刺,即孔子所謂:“盡美矣,未盡善也。” 《韶箾》是舜的舞蹈,季札的贊美也無以復加,即孔子所謂:“盡美矣,又盡善也。”這里,季札的評論既是印象的批評,也是形象的批評。因為孔子和季札的觀點立場和評論方式相近,所以我舉《論語》來對照說明這篇文章的批評方式。

舉例
  再舉幾個季札評論周樂的例子:
  “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
  “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br />  “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br />  “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
  都既是印象的批評,也是形象的批評。借著聯(lián)想的翅膀,憑著通感,自然人事無所不及。

注釋
①毛詩傳箋通釋卷一:詩入樂說
②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
③孔叢子巡狩篇
④漢書食貨志
⑤歷代文論選
⑥⑦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作者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更多

左丘明的詩(共37首詩)
  •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zhàn)。
    曹劌請見。
    其鄉(xiāng)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
    問:
    “何以戰(zhàn)?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戰(zhàn)則請從。
    ”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
    “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
    “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
    “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
    “夫戰(zhàn),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ㄐ』菸磸桃蛔鳌拔幢椤保僮?
    查看譯文
  •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查看譯文
  • 《鄭伯克段于鄢/多行不義必自斃》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
    ”對曰:
    “姜氏何厭[通饜]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
    “無庸,將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
    “不義不暱(昵),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
    “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稱鄭伯,譏失教也;
    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查看譯文
  • 《周鄭交質(zhì)》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zhì)。
    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jié)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zhì)?
    《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查看譯文
  • 《石碏諫寵州吁》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于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qū)櫠或湥湺芙?,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是[通“事”]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查看譯文
  • 蓼蕭
    佚名〔先秦〕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忡忡。
    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曾是強御,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天降慆德,女興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義類,強御多懟。
    流言以對,寇攘式內(nèi)。
    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
    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cè)。
    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
    既愆爾止,靡明靡晦。
    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
    內(nèi)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顛沛之揭。
    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 泮水
    佚名〔先秦〕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魯侯戾止,言觀其旂。
    其旂茷茷,鸞聲噦噦。
    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
    魯侯戾止,其馬蹻蹻。
    其馬蹻蹻,其音昭昭。
    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既飲旨酒,永錫難老。
    順彼長道,屈此群丑。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宮,淮夷攸服。
    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東南。
    烝烝皇皇,不吳不揚。
    不告于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
    戎車孔博。
    徒御無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
    黑甚>
    ,懷我好音。
    憬彼淮夷,來獻其琛。
    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 墨子引古語
    佚名〔先秦〕
    唇亡則齒寒。
    謀而不得。
    則以往知來。
    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
    鏡于水見面之容。
    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 墓門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鸮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d443ac9a46d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