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
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
聽其言,約而盡。
問之,王其姓。
承福其名。
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
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
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勛,棄之來歸。
喪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
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
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以償之;
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
“粟,稼而生者也;
若市與帛。
必蠶績而后成者也;
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
吾皆賴之。
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
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
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
心難強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擇其易為無傀者取焉。
  “嘻!
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
問之其鄰,或曰:
“噫!
刑戮也。
”或曰:
“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
”或曰:
“死而歸之官也。
”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
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
將富貴難守,薄寶而厚饗之者邪?
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
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  又曰: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
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
”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石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譏焉;
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
其學楊朱之道者邪?
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
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圬者王承福傳譯文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粉刷墻壁作為一種手藝,是卑賤而且辛苦的。有個人以這作為職業(yè),樣子卻好像自在滿意。聽他講的話,言詞簡明。意思卻很透徹。問他,他說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輩輩是長安的農(nóng)民。天寶年間發(fā)生安史之亂,抽調(diào)百姓當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戰(zhàn)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給他的勛級,但他卻放棄官勛回到家鄉(xiāng)來。由于喪失了田地,就靠拿著饅子維持生活過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給相當?shù)姆孔?、伙食費。根據(jù)當時房租、伙食費的高低,來增減他粉刷墻壁的工價,歸還給主人。有錢剩,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廢、貧病、饑餓的人。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無傀者取焉。他又說:“糧食,是人們種植才長出來的。至于布匹絲綢,一定要靠養(yǎng)蠶、紡織才能制成。其他用來維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們勞動之后才完備的,我都離不開它們。但是人們不可能樣樣都親手去制造,最合適的做法是各人盡他的能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所以,國君的責任是治理我們,使我們能夠生存,而各種官吏的責任則是秉承國君的旨意來教化百姓。責任有大有小,只有各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雖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飯不做事,一定會有天降的災(zāi)禍。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丟下我泥饅子去游戲嬉戲。粉刷墻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yīng)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氣容易用勁使出來,并且取得成效,腦子卻難以勉強使它獲得聰明。這樣,干體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腦力的人役使人,也是應(yīng)該的。我只是選擇那種容易做而又問心無愧的活來取得報酬哩!

“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被蛟唬骸吧砑人?,而其子孫不能有也?!被蛟唬骸八蓝鴼w之官也?!蔽嵋允怯^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寶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唉!我拿著鏝子到富貴人家干活有許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過一次,再從那里經(jīng)過,當年的房屋已經(jīng)成為廢墟了。有的我曾去過兩次,三次,后來經(jīng)過那里,也成為廢墟了。向他們鄰居打聽,有的說:‘唉!他們家主人被判刑殺掉了。’有的說:‘原主人已經(jīng)死了,他們的子孫不能守住遺產(chǎn)。’也有的說:‘人死了,財產(chǎn)都充公了?!覐倪@些情況來看,不正是光吃飯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災(zāi)禍嗎?不正是勉強自己去干才智達不到的事,不選擇與他的才能相稱的事卻要去充數(shù)據(jù)高位的結(jié)果嗎?不正是多做了虧心事,明知不行,卻勉強去做的結(jié)果嗎?也可能是富貴難以保住,少貢獻卻多享受造成的結(jié)果吧!也許是富貴貧賤都有一定的時運,一來一去,不能經(jīng)常保有吧?我的心憐憫這些人,所以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愛富貴,悲傷貧賤,我難道與一般人不同嗎?”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币簧矶窝?,雖圣者石可為也。他還說:“貢獻大的人,他用來供養(yǎng)自己的東西多,妻室兒女都能由自己養(yǎng)活。我能力小,貢獻少,沒有妻室兒女是可以的。再則我是個干體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養(yǎng)活妻室兒女,那么也夠操心的了。一個人既要勞力,又要勞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我聽了他的話,起初還很疑惑不解,再進一步思考,覺得他這個人大概是個賢人,是那種所謂獨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對他還是有些批評,覺得他為自己打算得太多,為別人打算太少,這難道是學了楊朱的學說嗎?楊朱之學,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於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當作勞心費力的事,不肯操點心來養(yǎng)活妻子兒女,難道會肯操勞心智為其他的人嗎!但盡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貴,得到後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為了滿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貪婪奸邪無道以致喪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話對我多有警醒之處,所以我替他立傳,用來作為自己的借鑒。

圬者王承福傳注解

1
圬:(wū)粉刷墻壁。
2
技:手藝,技能。
3
業(yè)之:以此為職業(yè)。
4
約:簡約,簡明扼要。
5
盡:詳盡,這里可引申為透辟。
6
京兆長安:京兆,原意是地方大而人口多的地方,指京城及其郊區(qū)。京,大;兆,眾多。唐時長安屬京兆府,故稱京兆長安。
7
天寶之亂:天寶,唐玄宗(李隆基)年號。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邊將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叛唐,史稱“安史之亂”。玄宗曾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在京師招募士兵十一萬討伐安祿山。
8
官勛:官家授給的勛級。唐制,有功勞者授以沒有實職的官號,叫勛官。勛官有十二級。鏝子,粉刷墻壁的工具。
9
市:街市。
10
屋食:房租和伙食費。
11
當:相當?shù)膬r值。
12
視時:根據(jù)當時。
13
上下:增加或減少。受雇為人勞動。這里作“工價”講。
14
稼:種植。
15
致:盡。
16
理:治。因唐高宗名治,唐人避諱,用“理”代“治”。
17
化:教化。
18
易能:容易掌握的技能。
19
直:同“值”,價值,這里指報酬。
20
力:指干體力活。
21
心:指腦力勞動。勉力、努力。

圬者王承福傳賞析

建筑工人,在舊社會被稱作泥瓦匠,略帶輕蔑;另有一個書面稱號,叫圬者,說白了,就是干臟活的,同樣不好聽。在封建時代,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泥瓦匠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社會地位底下,被人瞧不起。他們的生平事跡幾乎從不載入史冊,也很少有人替他們樹碑立傳。然而,也有例外,唐代著名的大文豪韓愈(公元768~824年),就替一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正兒八經(jīng)寫過一篇傳記,題目是《圬者王承福傳》,使得一千多年之后,人們通過這篇八百多字的簡要傳記,能了解到一名唐代建筑工人的精辟言論和高尚情操。

王承福原先是個地道的農(nóng)民,家住京兆長安(今西安),世代朝夕以“繡地球”為業(yè),胸對黃土背朝天。安史之亂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拿起武器上戰(zhàn)場,這一干就是十三個年頭。戰(zhàn)爭結(jié)束,脫下戰(zhàn)時袍,“復(fù)員”后的他本來可以憑著戰(zhàn)功當一名小官僚,但是,王承福是個明理的人,他覺得,與其做自己力不勝任的小官吏,不如“回家賣紅薯”。因為遭戰(zhàn)亂的破壞,家里的土地喪失了,他倔強地拿起瓦刀,憑力氣干活,維持生活。

三十多年,他風里來雨里去,整天一把水、一把泥的與建筑工程打交道,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丟什么面子。他住在雇主的家里,按實付給主人房租和伙食費。結(jié)余的工錢少得可憐,他卻總是拿來救濟殘疾、患病的貧困人。

在傳記中,韓愈如實記錄下這位建筑工人所說的話,談不上是豪言壯語,也沒有故作姿態(tài)的矯情,然而,句句出自肺腑,令今人讀來仍感動不已。“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說:責任有大有小,只有各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雖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飯不做事,一定會有天降的災(zāi)禍。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丟下泥鏝子去嬉戲。粉刷墻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yīng)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心里十分坦然……要知道,這話是一千多年前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農(nóng)民工”說的呀,多么坦蕩的心胸,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

平凡建筑工人王承福的偉大還不止這些,他對待財富超然豁達的態(tài)度,即使在千年之后,仍閃耀著思想的光輝。因為經(jīng)常出入于達官貴族家庭,替他們建房造屋,對富貴家庭“起高樓、樓塌了”的迅疾變化,王承??丛谘劾铮浽谛睦?。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依賴祖先遺留下來的財富過日子,那是靠不住的。王承福說:光吃飯不做事(食焉怠其事)必然遭到天降的災(zāi)禍,勉強去干自己才智達不到的事(強心以智而不足),強行選擇與才能不相稱的事去做(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富貴也是很難保住的。所以,他老老實實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榮,決不這山望著那山高,整天想入非非,大事干不好,小事又不愿干。王承福夠不上是“圣人”,然而,他懂得,人的能力有大小,有多少能力就應(yīng)該發(fā)多大光,這些道理王承福不但跟韓愈說了,一定也身體力行地做到了。

韓愈把王承福看作是學習“楊朱學說”的人,批評他“獨善其身”,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這個結(jié)論相當武斷,也誤解了王承福。韓愈站在“勞心者”的立場,分析“勞力者”的內(nèi)心世界,難免得出似是而非、隔靴搔癢的結(jié)論來。當然,在傳記的最后一段中,韓愈亮明自己的觀點,替王承福說了公道話:比起那些既擔心不能得到利益,又擔心失去利益的人(其賢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為滿足自己生活中的欲望,貪圖不義之財而忘記道義,因此丟掉性命的人(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那要好得多了。韓愈是身居廟堂之上的高官顯爵(吏部侍郎),能夠如此評價處于江湖之遠的一介草民,并不惜“屈尊”為王承福同志寫傳記,也真是難為這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顯赫的韓昌黎大人了。今天,農(nóng)民工進城是很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學習韓愈精神,端正對農(nóng)民工的看法,注意從細小處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亮點,應(yīng)成為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

《圬者王承福傳》輯入宋刻《昌黎先生集》卷十二中,《古文觀止》和許多“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匯編集中,也大都收錄了這篇文章。文中鏗鏘有力的語句,后世廣為傳誦。

圬者王承福傳解析

  文章通過一個有官司勛卻棄官司業(yè)圬、自食其力的泥瓦匠王承福的口述,提出在封建制度下“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張,和對“獨善其身”這種處世態(tài)度的評斷。本文反映了韓愈的社會主張和人生哲學。他維護封建制度主張“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這是不足取的。但能人“各致其能以相生”的認識出發(fā),肯定真正無愧的是憑雙手勞動自食其力的人,以對照“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剝削者,鞭撻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是難能可貴的。

  文表面上是傳記體,實際上是借傳記展開議論的雜文。王承福這個體力勞動者的形象,是作者根據(jù)士大夫“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塑造的。前段略述王承福身世;后段略就王承福言論加以評斷;中間大部分是借人物的口替自己說話。論說有理有據(jù),波瀾起伏。最后以自鑒作結(jié),實際上是規(guī)勸世人,意極含蓄。

  在士大夫韓愈眼里,抹墻是種低賤而勞苦的手藝。卻有人自得其樂,且談吐不凡。問之,姓王名承福,世代為農(nóng)。安史之亂從軍一十三年,有官勛,卻棄而歸農(nóng)。土地已失,抹墻為生三十年。租住市中,以抹墻所得交付房租食費。根據(jù)每年食宿貴賤調(diào)整工價。若有剩余,盡予路旁殘廢、饑餓之人。 曰,任有大小,惟其所能。曰,特擇其易為而無愧者取焉。又曰,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韓愈視其賢者,所謂“獨善其身”也,又說他過多考慮自己,不肯為他人著想,責他認為家庭太過費心而不肯供養(yǎng)妻子兒女。愚不以為然。此人“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豈謂之“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妻與子”,人皆欲之。此人自知能薄,不足養(yǎng)而“不有”,恰是為人著想。嫁入他門得飽,隨我則餓。生于他家則富足,生為我子則窮苦。如此,不若“不有”。 韓愈遇之而警,愚讀之亦省。愚力不及圬者,智或有過之。當習而能,學圬者“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學圬者“勞無愧,吾心安焉”,學圬者“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吾能幾何?吾當何任?吾家能養(yǎng)否?吾當鑒之,記之,不可忘也。

圬者王承福傳人物介紹

人物簡介
  王承福是中晚唐時期京城長安的一位農(nóng)民。王承福生活的時代,推斷起來,應(yīng)是玄宗后期及肅宗、代宗、德宗時期。此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危機四伏,大廈將傾。所謂的大唐,氣數(shù)已盡兆頭畢現(xiàn),正一步步走向末世。在此背景下,王承福這個“典型”,實在談不上是在朝廷正確領(lǐng)導(dǎo)下而成長起來的,大唐當局也不可能將他送入什么道德學校去深造。然而,王承福卻完成了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升華。

人物精神
  其一,有功不居,甘做農(nóng)夫。唐玄宗當政的后期,耽于酒色,重用奸臣,陷國家于重大危機之中,而自己卻渾然不知。忽一日,被他視為心腹的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率領(lǐng)20萬鐵騎一路狼煙向長安殺來欲取其位而代之,此時,方才將李隆基從溫柔鄉(xiāng)里驚醒。朝廷迅速征調(diào)民夫從軍,王承福即在這時“光榮入伍”了。“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岑參語),這樣的戰(zhàn)斗,這樣的九死一生,王承福不知經(jīng)歷過多少次。然而,他老人家血海尸山滾爬13年,竟活著回來了,而且還立下了足以做官的功勛。解甲歸田后,王承福并不以“老革命”和李唐功臣自居,去向國家伸手,而是悄悄地回到了鄉(xiāng)間當了一位農(nóng)民。在“土田已喪”,即已經(jīng)沒有了自己“責任田”的情況下,他毫無怨言,轉(zhuǎn)而靠給人“打工”抹泥粉墻為生,而且一干就是30年。這后十幾年的“賤且勞者”的重體力活,可想而知,對于已經(jīng)上了年紀的王承福來說,將會是多么艱辛、艱難和可憐。那么,有官可做的王承福同志,為什么不去做官而來下這種臭苦力呢?孰不知官帽到手,應(yīng)有盡有,說不準還能“五子登科”。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最可愛的人”對不當官的回答卻極其簡單:因為我的能力有限,故只能 “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此言此行,若放在今天,保準能令很多人瞠目結(jié)舌,罵他為傻帽,笑他是白癡的,恐怕不會在少數(shù)。孰不知早有人說過:做官是一件最容易的事,假如一個人連官都不會做,那他還會做什么呢?更孰不知,官場上多少充其量是“大路貨”者,卻常以天才、英明和唯我獨尊、非我莫屬而自居?而王承福恰恰是個“另類”。不過,反過來想一想,讓人堵心的事多,比如買官賣官、貪贓枉法、媚強凌弱、坑蒙拐騙……我想很大程度上,與“聰明人”太多有關(guān)系。
  其二,有一流的職業(yè)道德和良好的敬業(yè)精神。王承福有一句“名言”,常用來告誡自己:“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天舍鏝以嬉。”就是說,吃了飯卻工作懶惰,定會遭受天災(zāi)的懲罰,所以我不敢丟下抹子而去玩樂。他老人家視用戶為自己的衣食父母,“用戶第一,質(zhì)量第一”,泥起墻來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要求自己干的每一件活都要“無愧者取焉”。而且在工錢上絕不漫天要價,而是“視時屋食之貴賤”來決定自己的工錢。租賃的住房和飯錢上漲了,工錢就多些;反之就少些。這真是一位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按勞取酬的好榜樣啊。
  其三,心里時刻想著窮人。王承福還是一個對“個人問題”非常負責的人,他考慮到自己“能薄而功小”,掙不來什么錢,養(yǎng)不起老婆孩子,故而一輩子沒有娶妻。然而,他卻放心不下那些窮人,“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我想,王承福的這點善款,比今天的億萬富翁拿出百萬都可貴,因為那是他食、宿之后的全部所有啊。

圬者王承福傳后世傳誦

  建筑工人,在舊社會被稱作泥瓦匠,略帶輕蔑;另有一個書面稱號,叫圬者,說白了,就是干臟活的,同樣不好聽。在封建時代,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泥瓦匠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社會地位底下,被人瞧不起。他們的生平事跡幾乎從不載入史冊,也很少有人替他們樹碑立傳。然而,也有例外,唐代著名的大文豪韓愈(公元768~824年),就替一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正兒八經(jīng)寫過一篇傳記,題目是《圬者王承福傳》,使得一千多年之后,人們通過這篇八百多字的簡要傳記,能了解到一名唐代建筑工人的精辟言論和高尚情操。

  王承福原先是個地道的農(nóng)民,家住京兆長安(今西安),世代朝夕以“繡地球”為業(yè),胸對黃土背朝天。安史之亂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拿起武器上戰(zhàn)場,這一干就是十三個年頭。戰(zhàn)爭結(jié)束,脫下戰(zhàn)時袍,“復(fù)員”后的他本來可以憑著戰(zhàn)功當一名小官僚,但是,王承福是個明理的人,他覺得,與其做自己力不勝任的小官吏,不如“回家賣紅薯”。因為遭戰(zhàn)亂的破壞,家里的土地喪失了,他倔強地拿起瓦刀,憑力氣干活,維持生活。

  三十多年,他風里來雨里去,整天一把水、一把泥的與建筑工程打交道,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丟什么面子。他住在雇主的家里,按實付給主人房租和伙食費。結(jié)余的工錢少得可憐,他卻總是拿來救濟殘疾、患病的貧困人。

  在傳記中,韓愈如實記錄下這位建筑工人所說的話,談不上是豪言壯語,也沒有故作姿態(tài)的矯情,然而,句句出自肺腑,令今人讀來仍感動不已?!叭斡写笮?,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說:責任有大有小,只有各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雖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飯不做事,一定會有天降的災(zāi)禍。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丟下泥鏝子去嬉戲。粉刷墻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yīng)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心里十分坦然……要知道,這話是一千多年前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農(nóng)民工”說的呀,多么坦蕩的心胸,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

  平凡建筑工人王承福的偉大還不止這些,他對待財富超然豁達的態(tài)度,即使在千年之后,仍閃耀著思想的光輝。因為經(jīng)常出入于達官貴族家庭,替他們建房造屋,對富貴家庭“起高樓、樓塌了”的迅疾變化,王承??丛谘劾?,記在心里。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依賴祖先遺留下來的財富過日子,那是靠不住的。王承福說:光吃飯不做事(食焉怠其事)必然遭到天降的災(zāi)禍,勉強去干自己才智達不到的事(強心以智而不足),強行選擇與才能不相稱的事去做(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富貴也是很難保住的。所以,他老老實實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榮,決不這山望著那山高,整天想入非非,大事干不好,小事又不愿干。王承福夠不上是“圣人”,然而,他懂得,人的能力有大小,有多少能力就應(yīng)該發(fā)多大光,這些道理王承福不但跟韓愈說了,一定也身體力行地做到了。

  韓愈把王承福看作是學習“楊朱學說”的人,批評他“獨善其身”,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這個結(jié)論相當武斷,也誤解了王承福。韓愈站在“勞心者”的立場,分析“勞力者”的內(nèi)心世界,難免得出似是而非、隔靴搔癢的結(jié)論來。當然,在傳記的最后一段中,韓愈亮明自己的觀點,替王承福說了公道話:比起那些既擔心不能得到利益,又擔心失去利益的人(其賢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為滿足自己生活中的欲望,貪圖不義之財而忘記道義,因此丟掉性命的人(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那要好得多了。韓愈是身居廟堂之上的高官顯爵(吏部侍郎),能夠如此評價處于江湖之遠的一介草民,并不惜“屈尊”為王承福同志寫傳記,也真是難為這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顯赫的韓昌黎大人了。今天,農(nóng)民工進城是很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學習韓愈精神,端正對農(nóng)民工的看法,注意從細小處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亮點,應(yīng)成為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

  《圬者王承福傳》輯入宋刻《昌黎先生集》卷十二中,《古文觀止》和許多“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匯編集中,也大都收錄了這篇文章。文中鏗鏘有力的語句,后世廣為傳誦。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韓愈
韓愈[唐代]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潞3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dǎo)“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wù)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dǎo)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

韓愈的詩(共661首詩)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查看譯文
  • 《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jīng)》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
    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查看譯文
  •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查看譯文
  • 《石鼓歌》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fā)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shù)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jīng)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jié)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jīng)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fù)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zhàn)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shù)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查看譯文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正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千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查看譯文
  • 清如玉壺冰
    潘炎〔唐代〕
    琰玉性惟堅,成壺體更圓。
    虛心含景象,應(yīng)物受寒泉。
    溫潤資天質(zhì),清貞稟自然。
    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鮮。
    至鑒功寧宰,無私照豈偏。
    明將冰鏡對,白與粉花連。
    拂拭終為美,提攜佇見傳。
    勿令毫發(fā)累,遺恨鮑公篇。
  • 送春詞·昨來樓上迎春處
    劉禹錫劉禹錫〔唐代〕
    昨來樓上迎春處,今日登樓又送歸。
    蘭蕊殘妝含露泣,柳條長袖向風揮。
    佳人對鏡容顏改,楚客臨江心事違。
    萬古至今同此恨,無如一醉盡忘機。
  •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長
    杜甫杜甫〔唐代〕
    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
  • 神照上人 照以說壇為佛事。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心如定水隨形應(yīng),口似懸河逐病治。
    曾向眾中先禮拜,西方去日莫相遺。
  • 古意
    陳陶陳陶〔唐代〕
    麻姑井邊一株杏,花開不如古時紅。
    西鄰蔡家十歲女,年年二月賣東風。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a543ac9a46a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