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唐順之

jūnjiātàiběi,
zuòtàinán。。
míngjìn,,
shānchéngshùyǐnghán。。
wànchuānshū,
bǎishìjìngchūncán。
xìngyóu,,
wēiguānkān。

作者簡介

唐順之
唐順之[明代]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xué)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nèi)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diào)兵部主事。當(dāng)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xué)者稱"荊川先生"。 更多

唐順之的詩(共60首詩)
  • 《岳王墳》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
    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
    吾生非壯士,于此發(fā)沖冠。
    查看譯文
  • 《信陵君救趙論》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
    趙,魏之障也。
    趙亡,則魏且為之后。
    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后。
    天下之勢,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趙者,亦以救魏;
    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
    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zāi),夫奚不可者?
      然則信陵果無罪乎?
    曰:
    又不然也。
    余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趙不請救于王,而諄諄焉請救于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
    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
    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趙無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
    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dāng)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戰(zhàn)勝,可也,不幸戰(zhàn)不勝,為虜于秦,是傾魏國數(shù)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
      夫竊符之計,蓋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竊符,如姬為公子竊符于王之臥內(nèi),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唇齒之勢激諫于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說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則信陵君不負(fù)魏,亦不負(fù)趙;
    二人不負(fù)王,亦不負(fù)信陵君。
    何為計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
    內(nèi)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
      嗚呼!
    自世之衰,人皆習(xí)于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jié)奉公之道,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仇而無義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趙王,蓋君若贅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專系乎符之竊不竊也。
    其為魏也,為六國也,縱竊符猶可。
    其為趙也,為一親戚也,縱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雖然,魏王亦不得無罪也。
    兵符藏于臥內(nèi),信陵亦安得竊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徑請之如姬,其素窺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竊符,其素恃魏王之寵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權(quán)于上,而內(nèi)外莫敢不肅。
    則信陵安得樹私交于趙?
    趙安得私請救于信陵?
    如姬安得銜信陵之恩?
    信陵安得賣恩于如姬?
    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
    由此言之,不特眾人不知有王,王亦自為贅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權(quán)之戒。
    《春秋》書葬原仲、翚帥師。
    嗟夫!
    圣人之為慮深矣!
    查看譯文
  • 《陳渡草堂》
    皂衣非復(fù)漢庭郎,敝缊深冬臥草堂。
    貧薄不羞羸牜孛計,沉浮也逐斗雞行。
    殘書閣盡經(jīng)旬病,異味嘗來百草香。
    獨愧頑心猶未化,十年學(xué)道幾亡羊。
    查看譯文
  • 《題龍池庵》
    遠(yuǎn)游為訪白云巖,轉(zhuǎn)盡孤峰路更南。
    龍見小身時出井,虎馴大士舊開庵。
    禪心客思俱潭水,古佛寒松共石龕。
    坐對老僧無一事,夜深相與說《楞嚴(yán)》。
    查看譯文
  • 《贈庵中老僧僧解相人術(shù)少嘗游歷江南晚歸庵中》
    早從祝發(fā)事棲巖,為禮名師每向南。
    業(yè)凈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寄茅庵。
    廚邊引澗寧須汲,松下翻經(jīng)幾到龕。
    若使焚香能證道,前身應(yīng)說是香嚴(yán)。
    查看譯文
  • 適金陵登魏武讀書臺奉別李覺齋丈
    〔明代〕
    魏武建雄圖,虎視何壯哉。
    只今霸氣盡,空余讀書臺。
    登臺覽四野,蕭瑟悲風(fēng)來。
    饑鳶獵平楚,寒狐鳴城隈。
    林木郁蒼然,煙霜日空摧。
    咄嗟此山川,千載埋云雷。
    我亦慷慨人,與君遠(yuǎn)追陪。
    酒酣拂寶劍,肝膽歷然開。
    遙望南溟間,鯨鯢滄波頹。
    相顧起叱嘯,坐使風(fēng)云回。
    楊仆擁樓船,聲名冠崔嵬。
    富貴吾自取,他人徒驚猜。
    投鞭自茲去,千里騎河魁。
  • 張山人告行燈下言別
    于慎行于慎行〔明代〕
    幽居無與晤,殊喜故人來。
    秉燭頻開卷,逢花數(shù)舉杯。
    寒云江上樹,凍雪隴頭梅。
    明發(fā)黃山路,離愁不可裁。
  • 病余偶成
    袁中道袁中道〔明代〕
    身入膻途已二年,銅烏蓄口罷談禪。
    浮名應(yīng)作高官障,多病翻成靜者緣。
    風(fēng)過蔬畦交薤字,雨清石徑盛苔錢。
    昨宵忽作家園夢,笑上車湖舊釣船。
  • 次韻鼎儀世賢問予病目
    吳寬吳寬〔明代〕
    藥裹長隨老杜居,全憑坐客誦方書。
    巖前激電空聞爛,屋上繁星頓覺疏。
    遙望未能知匹馬,不祥幸免見淵魚。
    詩家善謔坡應(yīng)爾,旅館清齋澤也如。
    似說北門春色近,試分東壁夜光余。
    煩君漫舉盧仝事,此事非予卻是渠。
  • 二月八日過靈殿祥公房
    沈周沈周〔明代〕
    理舟指南郊,迢迢及側(cè)景。
    中途止溪寺,陶煙接村暝。
    門前見新月,步步踏松影。
    虛寮寂無風(fēng),已有孤燭耿。
    衲子作供養(yǎng),爐香侑碗茗。
    知我解吟事,其意似有請。
    宿酒發(fā)孤興,捉筆便欣領(lǐng)。
    草草成數(shù)行,狂書亂斜整。
    復(fù)作掛猿枝,墨沈帶云冷。
    但記此經(jīng)過,流傳我何省。

古詩大全

http://m.meilook.com.cn/shici_view_990ac143ac990ac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