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
文武之道的意思
⒈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國修身之道和西周的禮樂文章。
引《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br />朱熹集注:“文武之道,謂文王、武王之謨訓(xùn)功烈,與凡周之禮樂文章皆是也。”
晉應(yīng)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文武之道,厥猷未墜?!?br />《法書要錄》卷四引唐張懷瓘《二王等書錄》:“承圣末, 魏師襲荊州,城陷, 元帝將降,其夜乃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并大小二王遺跡,遣后閣舍人高善寳焚之, 吳越寳劍并將斫柱,乃嘆曰:‘ 蕭世誠遂至於此, 文武之道今夜窮乎!’”
本指周文王、周武王二王治國策略,后用指寬嚴(yán)互濟的治國之道。
【解釋】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p>
【示例】晉 應(yīng)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文武之道,厥猷未墜。”
【語法】文武之道偏正式;作賓語;指寬嚴(yán)相結(jié)合治理國家的方法。
字義分解
(1)(名)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化|~明|~物。
(5)(名)舊時指禮節(jié)儀式:虛~|繁~縟節(jié)。
(6)(名)非軍事的(跟‘武’相對):~職|~武雙全。
(7)(名)古時稱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身|~了雙頰。
(8)(舊讀wèn)掩飾:~過飾非。
(9)(名)關(guān)于讀書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水~。
1.關(guān)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凈。武舉。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數(shù)武。
4.姓。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道路:鐵~。大~。人行~。羊腸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下水~。黃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頭頭是~。以其人之~,還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義。
5.技藝;技術(shù):醫(yī)~。茶~?;ā?。書~。
6.學(xué)術(shù)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傳~。衛(wèi)~士。
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俊!谩@稀?。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
9.線條;細(xì)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兒,一條斜~兒。
10.姓。
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qū)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shè)道。
12.某些國家行政區(qū)域的名稱。
13.說:~白。能說會~。一語~破。
14.用語言表示(情意):~喜?!浮!x。
15.說(跟文言“曰”相當(dāng),多見于早期白話)。
16.以為;認(rèn)為:我~是誰呢,原來是你。
最近文章
http://m.meilook.com.cn/ciyu_view_9fd61443ac9fd61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