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漢語詞典>拼音查詞>zhu開頭的詞語>諸葛亮>

諸葛亮怎么讀,諸葛亮什么意思,諸葛亮造句,諸葛亮解釋,漢語詞典

zhūliàng

諸葛亮

諸葛亮

拼音:zhū gě liàng

注音:ㄓㄨ ㄍㄜˊ ㄌ一ㄤˋ

詞性:名詞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諸葛亮的意思

  • 詞語解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家。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早年隱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謀獻策,遂提出聯(lián)孫抗曹、重興漢室的建議,即“隆中對”。后劉備據(jù)其策略,聯(lián)孫攻曹,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并占領(lǐng)荊州、【hao86.com好工具】益州,建立蜀漢政權(quán)。劉備稱帝后,任丞相。劉備臨終前把兒子劉禪和治理蜀國的重任托付給他。封為武鄉(xiāng)侯。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嚴明,重視水利,改善同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曾先后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軍中。

  • 引證解釋:

    ⒈ 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民間故事對他的智慧謀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謀的人物。

    瞿秋白《亂彈·水陸道場》:“只有他們自己才是精明強干大權(quán)獨握的諸葛亮?!?br/>峻青《海嘯》第二章:“‘放心吧, 嫚姑子,’ 老金頭笑嘻嘻地說:‘你不知道你們的頭兒是個諸葛亮嗎?他有退兵之計,你急什么?’”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被尊稱為“臥龍先生”。他出生于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自幼聰明好學,精通諸子百家學說,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智慧。他在劉備的信任和支持下,為蜀漢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被視為蜀漢的文臣之首。

      諸葛亮的主要著作

      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

      諸葛亮著名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諸葛之名偽作,真?zhèn)未嬉?、《誡子書》。

      《請宣大行皇帝遺詔表》

      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吊,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太宗,動容損益;百寮發(fā)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後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 先主傳》。

      《南征表》

      初謂高定失其窟穴,獲其妻子,道窮計盡,當歸首以取生也。而邈蠻心異,乃更殺人為盟,糾合其類二千馀人,求欲死戰(zhàn)?!稹侗碧脮n》卷一百五十八。

      《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也。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穆,優(yōu)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jié)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馳驅(qū)。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邇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懼,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北)〔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蜀書》本傳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拓展內(nèi)容:諸葛亮的故事

      躬耕隴畝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shù)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wù),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jié)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fā)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敝T葛亮應(yīng)許這頭親事,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xiāng)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xiāng)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

      隆中對策

      三國志12的諸葛亮當時,劉備依附于劉表,屯兵于新野。后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wù)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wù)局勢才是俊杰。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tǒng))?!?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隆中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后,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xiàn)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quán)。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quán)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zhàn)略。這篇論說后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后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于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guān)系也日漸親密。關(guān)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薄标P(guān)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后數(shù)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赤壁大戰(zhàn)

      建安十三年,劉表之妻劉琦后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shù)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shù),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nèi)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并大破劉軍。

      桌游《三國殺》中的`諸葛亮(標準版)劉備敗走夏口,而孫權(quán)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并向劉備建議向?qū)O權(quán)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jié)為朋友。

      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quán),先用二分法給孫權(quán)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quán)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jié),絕不投降,以向?qū)O權(quán)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quán)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zhàn)斗。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guān)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zhàn),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quán)十分高興,后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lián)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zhàn)。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于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diào)整賦稅,充實軍資。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guān)羽、

      三國示意圖張飛、趙云等鎮(zhèn)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云等入蜀助陣,留關(guān)羽負責荊州防務(wù),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zhèn)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zhàn)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yīng),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于是劉備才答應(yīng),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lǐng)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p>

      1994央視版《三國演義》白帝托孤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jié)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設(shè)官府辦公。不久,再領(lǐng)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wù),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qū)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fā)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 國語詞典:

      大家點評諸葛亮

      漢末三國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孫權(quán):

     ?、儇┫嗍苓z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無以遠過。

     ?、谥T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jié)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yīng)期贊世,配業(yè)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wèi)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diào)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彭羕:足下,當世伊、呂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

      呂凱: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遺讬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錄功忘瑕。

      司馬懿:

     ?、僬婺颂煜缕娌乓?!亮慮多決少。

     ?、诹林敬蠖灰姍C,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quán),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quán)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nèi),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于未夷。

      習?。簺r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

      劉禪: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zhèn)八荒,將建殊功于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jié)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xiāng)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張悌: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讬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漢,或冊名于伊、洛。丕、備既沒,后嗣繼統(tǒng),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

      張儼:歷前世以觀近事,二相優(yōu)劣,可得而詳也??酌髌鸢?、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zhàn)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zhàn)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shù)萬,長驅(qū)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jù)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jù)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wù)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薄敖裰龠_之才,減於孔明”

      兩晉南北朝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傅玄: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yè),事得其機,入無余力,出有余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zhèn)之。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shù)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郭沖:亮權(quán)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yè)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張輔:

      ①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

     ?、谝阆嗳跹?,合五國之兵以破強齊,雪君王之恥,圍城而不急攻,將令道窮而義服,此則仁者之師,莫不謂毅為優(yōu),余以五國之兵,共伐一齊,不足為強,大戰(zhàn)濟西,伏尸流血,不足為仁,夫孔明包文武之德,劉玄德以知人之明,屢造其廬,咨以濟世,奇策泉涌,智謀從橫,遂東說孫權(quán),北抗大魏,以乘勝之師,翼佐取蜀,及玄德臨終,禪其大位,在擾攘之際,立童蒙之主,設(shè)官分職,班敘眾才,文以寧內(nèi),武以折沖,然后布其恩澤于中國之民,其行軍也,路不拾遺,毫毛不犯,勛業(yè)垂?jié)E,觀其遺文,謀謨弘遠,雅規(guī)恢廓,己有功則讓于下,下有闕則躬自咎,見善則遷,納諫則改,故聲烈震于遐邇也,《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貪夫廉,余以為睹孔明之忠,奸臣立節(jié)矣,殆將與伊呂爭儔,豈徒樂毅為伍哉? [83]

      袁宏:

     ?、偬锰每酌?,基宇宏邈。器同生民,獨稟先覺。標榜風流,遠明管樂。初九龍盤,雅志彌確。百六道喪,干戈迭用。茍非命世,孰掃雰雺?宗子思寧,薄言解控。釋褐中林,郁為時棟。

     ?、诳酌鞅P桓,俟時而動,遐想管、樂,遠明風流。治國以禮,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余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及其臨終顧讬,受遺作相,劉后授之無疑心,武侯處之無懼色,繼體納之無貳情,百姓信之無異辭。君臣之際,良可詠矣!

      習鑿齒:

     ?、傥艄苤賷Z伯氏駢邑三百,沒齒而無怨言,圣人以為難。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豈徒無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水鏡之所以能窮物而無怨者,以其無私也。水鏡無私,猶以免謗,況大人君子懷樂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於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誅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諸葛亮于是可謂能用刑矣,自秦、漢以來未之有也。

      ②諸葛武侯,龍蟠江南,托好管,樂,有匡漢之望,是有崇本之心也。

      王羲之: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于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jīng)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于數(shù)代。至于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裴松之:老氏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賢達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諸葛亮之鑒識,豈不能自審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時,情見乎言,志氣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若使游步中華,騁其龍光,豈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質(zhì)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司馬仲達所能頡頏,而況于余哉!茍不患功業(yè)不就,道之不行,雖志恢宇宙而終不北向者,蓋以權(quán)御已移,漢祚將傾,方將翊贊宗杰,以興微繼絕克復為己任故也。豈其區(qū)區(qū)利在邊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謂“鹍鵬已翔于遼廓,而羅者猶視于藪澤”者矣。 [65]

      崔浩:夫亮之相劉備,當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fā)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踦?區(qū)之地,僣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謂壽貶亮非為失實。且亮既據(jù)蜀,恃山崄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出兵隴右,再攻祁山,一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復攻城,更求野戰(zhàn)。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zhàn)屈之。知窮勢盡,憤結(jié)攻中,發(fā)病而死。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

      孫盛:亮善撫御,又戎政嚴明。

      隋唐

      王通:使諸葛亮而無死,禮樂其有興乎?

      王勃:于是諸葛適在軍中,向令帷幄有謀,軍容宿練,包左車之際,運田單之奇,曹懸兵數(shù)千,夜行三百。軸重不相繼,聲援不相聞,可不一戰(zhàn)而禽也?坐以十萬之眾,而無一矢之備,何異驅(qū)犬羊之群,餌豺虎之口?故知應(yīng)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斯言近矣。

      李靖:全軍深入,力支大敵,惟恐不恐,不敢分兵也,且令偏師直進。地利不熟,恐冒險耳,孔明不從魏延子午谷策也亦然。凡行軍不預知地圖形勢,又不獲敢資向?qū)?,故臨時無以決進止耳。

      李世民: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fā)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鼻涞蓉M可不企慕及之? 諸葛亮冠代奇才,志圖中夏。

      虞世南:彼孔明者,命世之奇才,伊呂之儔匹。

      杜甫:

     ?、僦T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谌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酃ιw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杜黃裳:然事有綱領(lǐng)小大,當務(wù)知其遠者大者;至如簿書訟獄,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決事,見嗤前代;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罰以上皆自省之,亦為敵國所誚,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書擬事,陳矯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聽政,令衛(wèi)士傳餐,文皇帝亦笑其煩察。為人主之體固不可代下司職,但擇人委任,責其成效,賞罰必信,誰不盡心。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于內(nèi),功后成于外。

      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于民如此而久也。、

      尚馳: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nèi),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云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于生。

      李德裕:蜀主之任孔明,苻堅之用景略,雖關(guān)羽不能移,樊世不能惑,蜀與秦皆君安國理,非專任之效歟?

      呂溫: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虞世南:以此偽情,行之萬物,若使力均勢敵,俱會中原,以仲達之奸謀,當孔明之節(jié)制,恐非儔也。

      王叡:孔明創(chuàng)蜀,決沉機三二策,遽成鼎峙;英雄之大略,將帥之宏規(guī)也。安危之機,存亡之要,審諸將略,可見徵焉。

      宋元

      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無用眾之智。故嘗數(shù)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聶文豹:古今論孔明者,莫不以忠義許之。然余兄文龍,嘗考其顛末,以為孔明之才,謂之識時務(wù)則可,謂之明大義,則未也。謂之忠于劉備則可,謂忠之于漢室則未也。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yīng)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戴少望: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義士之節(jié);三者,世人之所難全也。全之者,其惟諸葛亮乎。

      朱熹:

     ?、僦T葛孔明大綱資質(zhì)好,但病于粗疏。孟子以后人物,只有子房與孔明。子房之學出于黃老,孔明出于申韓,如授后主以六韜等書與用法嚴處可見。若以比王仲淹,則不似其細密。他卻事事理會過來。當時若出來施設(shè)一番,亦須可觀。

     ?、诳酌鞅静恢獙W,全是駁雜了。然卻有儒者氣象,后世誠無他比。

     ?、劭酌饕泊?。若興禮樂,也是粗禮樂。

     ?、苤椅浜钐熨Y高,所為一出于公。若其規(guī)模,并寫申子之類,則其學只是伯(霸)。程先生云:“孔明有王佐之心,然其道則未盡。”其論極當。魏延請從間道出關(guān)中,侯不聽。侯意中原已是我底物事,何必如此?故不從。不知先主當時只從孔明,不知孔明如何取荊取蜀。若更從魏延間道出,關(guān)中所守者只是庸人。從此一出,是甚聲勢!如拉朽然。侯竟不肯為之!

     ?、葜T葛孔明天資甚美,氣象宏大。但所學不盡純正,故亦不能盡善。取劉璋一事,或以為先主之謀,亦必是孔明之意。然在當時多有不可盡曉處。如先主東征之類,不見孔明一語議論。后來壞事,卻追恨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孔明得君如此,猶有不能盡言者乎?

      洪邁: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章如愚:至于三國,各自據(jù)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凌統(tǒng)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于治國,費祎、董允之志慮忠純,向?qū)欀孕芯纾砸粫r之人杰也。

      陳亮:①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②孔明,伊周之徒也。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jù),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tǒng)、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陳元靚:德圖王,臥龍徐起。北伐南征,渭濱瀘水。周旋兩朝,勤勞一紀。星墮中軍,英雄巳矣。

      李昱:載經(jīng)夔子國,多羨武侯賢。八陣躬耕后,三分未出前。北來愁魏武,東下駭孫權(quán)。

      明清

      朱元璋:若諸葛孔明、羊祜、杜預、李靖輩,文武兼資,難概以一律。

      朱棣:昔云南僻在萬里,山川險固,歷代罕有能平,惟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謀,南征北伐,功蓋一時,遂艾夷之。循至后世,叛服不常,莫能制馭。

      朱見深:漢家神器逼奸雄,帝胄恢宏起臥龍。不是營星中道隕,定教吳魏盡朝宗。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國人,使不罹于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于臣職為無負耳!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康熙帝: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睘槿顺颊?,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jīng),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李光地:三代后,武侯是個小周公,朱子是個小孟子,具體而微。武侯才大器宏,通身絕無火氣,雖以伊川之刻檄,每與周公同舉,亦尊之至矣;武侯有手段,侈人以司馬溫公比之。溫公是個好人,才具焉能比武侯?當時曹操雖死,謀臣猛將尚多,兵經(jīng)百鏈,三分天下有其二。武侯用彈丸之蜀,三五年間,魏人栗栗,應(yīng)舉者都不應(yīng)舉,以待蜀漢之至,是何聲勢!觀所以治蜀,一事不茍,惟取益州一節(jié),被人議論。

      乾隆帝: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后志氣清明而經(jīng)綸中理。

      馬允剛: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林則徐:

     ?、俨粡U微時梁父吟,千秋魚水答知音。三分籌策成虧理,一片宮商淡泊心。揮手鴻飛斜谷渺,移情龍臥漢江深?;赇N異代文山操,同感君恩淚滿襟。

     ?、诖笮请m隕大名留,一線皇綱翊漢劉。抱膝幾人知管樂,鞠躬終古匹伊周。波寒沔水居民淚,月黑祁山故壘秋。歸骨定軍軍奠定,墓門深鎖陣云愁。

      曾國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qū)欀螤I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為裁決焉。 hao86.com鄧省編輯版權(quán)所有,禁止轉(zhuǎn)載

      近現(xiàn)代

      孫中山:

     ?、僦T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谥部酌?,即是明白古今順逆之理。我等之興中會,便是漢朝之劉備、諸葛亮,今之滿洲皇帝,便是曹操、司馬懿;我等之起兵驅(qū)逐滿洲,即如孔明之六出祁山也。

      毛澤東:

     ?、倨涫颊`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guān)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

      ②共產(chǎn)黨就是以諸葛孔明的辦法辦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篤敬,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眾益”。

      周恩來:

      ①武侯治蜀,黔首以其誠而守其法?;筛隇橛癫?,孔子折沖齊魯。反內(nèi)犯為羅拜,子儀心服回紇。王陽明誠格蠻苗,華盛頓德感民眾。是誠也,大之垂舉后世,小之造福一身。

      ②諸葛亮是君子又是大丈夫。羽扇綸巾、寧靜淡泊、以德服眾,鑄就了諸葛亮的君子人格;而叱咤風云之氣、堅忍不拔之操,乃是諸葛亮之所以為大丈夫的表征。

      易順鼎:永安宮殿莽蒿萊,得相能將帝業(yè)開。主固擇臣臣擇主,才原須學學須才。萬牛回首因龍臥,三馬驚心為虎來。五丈原頭星落早,至今蜀婦有馀哀

      錢穆: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后世,一如兩漢。

      內(nèi)藤湖南:三國,千古罕覯之奇局也;武侯,千古間出之奇才也。如欲指三國之形勢于掌上,照武侯之心事于秦鏡,豈此區(qū)區(qū)小稿所能企耶?然禹域之形勝,素為潛心之處,武侯之遭際,素為感深之所,蓋小稿于此有三致意焉??v論其時,自小稿分內(nèi)之事;若夫私淑其人,則吾豈敢耶?吾豈敢耶?

      李岳瑞:天之產(chǎn)豪杰也不世出;而豪杰之生于其時也,又以時勢之所拘攣,而不得盡其用;此所以莽莽二千余年,而所謂大政治家者,竟曠世而不能一遇也。必求其匹,吾于武侯之前,得二人焉:曰管仲,曰國大夫。于武侯之后,得一人焉:曰王景略……武侯則眾賢道長,合志同升;身雖不及中壽,而身歿以后,蔣、董、費、姜諸人,規(guī)隨惟謹,斠若畫一,守先臣之政策,靡敢少變;而蜀之雄視西垂者,幾三十年。較諸管子,倜乎遠矣!國大夫之治鄭,其內(nèi)政外交,視武侯如出一人;然鄭之為國也,壤地過小,而又介于兩大之間;以自守則有余,若其揚國威于域外也,則退然弗遑任矣。……然則武侯之在三國,亦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也矣!

      王震:諸葛孔明這個人物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分裂狀態(tài)很不滿意,他一直懷有統(tǒng)一中國的遠大志向,很值得尊敬。

      朱德:千古文筆出師表,一腔忠義八陣圖。

      胡耀邦:干革命要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董必武: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鄧小平:諸葛亮祖孫三代都好。

      翦伯贊:在蜀魏之戰(zhàn)中,諸葛亮表現(xiàn)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軍隊訓練良好,紀律嚴明,作戰(zhàn)講究陣法,指揮若定,因而在一些戰(zhàn)役中取得了勝利。蜀軍北進不能成功,正是由蜀魏的全部力量對比決定的,諸葛亮的個人才能和他的中道病死,在戰(zhàn)爭的進展和結(jié)局中只起了局部的作用。

      高銳: ①曹操、諸葛亮的軍事思想可以代表三國時期軍事學術(shù)發(fā)展的水平②在內(nèi)部政治穩(wěn)定,“夷漢粗安”的基礎(chǔ)上,諸葛亮在建興六年(228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采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五出祁山,北伐曹魏。雖因國小力薄,未獲大勝,但以攻為守的策略方針的運用是成功的。蜀國在艱難窘迫中與魏國對抗數(shù)十年之久,一度處于主動地位,這是與諸葛亮所奠定的基業(yè)分不開的。

      譚良嘯:諸葛亮富國強兵盡管是為了“興復漢室”,然而客觀上為整個巴蜀地區(qū)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安定、繁榮與和諧。“三國時期,諸葛亮治理的蜀國是‘最好’的,也就是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達、人民安定。

      劉振凱:諸葛孔明,浩氣盈胸,見識卓犖,決勝千里,舍我其誰。

      朱子彥:我認為在三國時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是第一流的。面對綜合國力數(shù)倍于己的強大的魏國,諸葛亮以攻為守,主動向曹魏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進攻,而且能做到“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潰若摧,合戰(zhàn)如虎”,是很不容易的,可謂創(chuàng)造了古今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

      唐長孺:諸葛亮和曹操一樣,也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度龂尽吩u論諸葛亮說,軍事不是他的專長,他在軍事上只采取比較穩(wěn)重的策略,還說他的才能主要表現(xiàn)在政治方面。我看,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是個杰出的戰(zhàn)略家,他對曹魏的進攻,迫使強大的曹魏采取守勢,陷入了被動的地位,這就是他的軍事才能。所以,諸葛亮既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軍事家。但是我們也要說明,諸葛亮雖然和曹操一樣,采取了阻止豪強勢力發(fā)展的政策,但他對四川方面的大族豪強還不得不讓步。

      朱大渭:一個封建制時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后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熱忱的頌揚和懷念,在我國封建制時代實在是少有的。他們對諸葛亮的評價表明,諸葛亮確實是我國封建時代一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綜觀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業(yè),處處體現(xiàn)著他的優(yōu)秀品德。這些優(yōu)秀品德,可以歸結(jié)為修身養(yǎng)德、盡忠為國、虛心納諫、廉潔奉公、嚴明法紀、一身正氣的典范精神;忠順勤勞、盡職盡責、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國富民安的遠大理想,“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為國家為民族利益而奮斗的獻身精神。這些實際上已成為我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將永遠昭示來者。

      田余慶:

     ?、偈捄斡跐h初論功為最,位次第一。而在劉備死前,諸葛亮徒有《隆中對》籌劃之名而實際表現(xiàn)無多。他在荊不得預入蜀之謀,在蜀不得參出峽之議,這些關(guān)鍵之事不論正確與否,都與他無干系。以之與蕭何“發(fā)蹤指示”、“便宜行事”之任比較,是頗不相稱的。

     ?、跉v史決定了劉備是一個奔竄求存的角色,歷史只給了諸葛亮一個小國寡民的政治舞臺。不論個人的素質(zhì)與才能如何,諸葛亮能起的作用總是要受歷史條件的支配。他的《隆中對》睿智非凡,但畢竟也只能是歷史條件的產(chǎn)物。

      沈伯?。赫\然,由于諸葛亮的早逝,北伐未能取得最后成功;但若天假以年,蜀軍逼退或擊破魏軍,奪取關(guān)中地區(qū)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加上孫吳的有力配合,則可取得更大的戰(zhàn)果。盡管歷史不能假設(shè),但我們也不應(yīng)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僅就其臨終前的戰(zhàn)略態(tài)勢而言,諸葛亮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以弱擊強的典范,完全當?shù)闷鹨涣鬈娛录业姆Q號。當然,作為軍事家,諸葛亮奇謀不足,究竟是一個明顯的缺陷,這是其整體成就不及曹操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應(yīng)該看到,北伐未能最后成功,從根本上說,還是受到蜀、魏綜合國力對比的制約。陳壽就指出:“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這個分析是比較客觀的。

      鞠躬盡瘁的“臥龍”之才

      諸葛亮小時候失去雙親,但勤奮好學,志向遠大。年幼的諸葛亮與弟弟一起跟隨叔父投奔荊州牧劉表,叔父去世后,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省襄陽市境內(nèi))隱居。

      諸葛亮一邊隱居種地,一邊求學,經(jīng)常向當?shù)孛空埥蹋Y(jié)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常常以管仲、樂毅這樣的天下奇才自比,期待能夠輔佐賢明的君主,但世人對他的才能并不認同,只有他的幾個朋友深信這一點。

      先主劉備因為衣帶詔事件,徹底與曹操分裂,南下投奔劉表,在新野縣駐守,一直求賢若渴,期望大有作為。名士徐庶仰慕先主的為人,特意前來投奔,向他推薦自己的好朋友諸葛亮,并建議先主親自登門拜訪。

      先主聽從徐庶的建議,先后三次前往拜訪,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先主迫不及待地詢問如何在亂世中振興漢室,成就大業(yè)。

      諸葛亮說:“曹操占據(jù)北方,麾下雄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能與他爭鋒。孫權(quán)占據(jù)江東,已經(jīng)經(jīng)歷三代,根基穩(wěn)固,只能作為外援,也不能輕易圖謀。荊州、益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兩地的主人都昏庸無能,不能守住基業(yè)。您是漢室宗親,聲名卓著,愛才如命。如果能占據(jù)兩州,把守戰(zhàn)略要地,對外聯(lián)合孫權(quán),對內(nèi)革新政治,一旦天下的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從益州往北能直擊長安(今西安市),從荊州往北能直取中原,那么稱霸有望,漢室也能復興了?!毕戎饔腥珲囗敚瑢@個戰(zhàn)略贊不絕口,立刻誠摯地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欣然同意。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曹操統(tǒng)一北方之后,很快發(fā)起了奪取荊州的戰(zhàn)爭,這時的荊州牧是劉表的兒子劉琮,劉琮自知難以抵擋,很快投降。先主實力有限,做了一些抵抗之后,再次踏上逃亡之路。曹操視先主為一生的勁敵,此次為了殺他,派出輕騎連續(xù)追趕一天一夜。緊要關(guān)頭,諸葛亮當機立斷,自告奮勇前往江東向吳主孫權(quán)求援。

      當時孫權(quán)率軍駐扎在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諸葛亮見到孫權(quán),沒有直接請求支援,而是說:“曹操兵多將廣,難以抵擋,孫將軍不如早點投降?!睂O權(quán)反問諸葛亮,既然曹操這么強,劉備為什么不投降?諸葛亮說:“劉皇叔是漢室之后,又是天下聞名的英雄,怎么能投降漢賊呢?”

      孫權(quán)年輕氣盛,不甘心輕易投降,但對曹操的軍事實力有所顧忌。諸葛亮分析說:“曹軍遠道而來,軍隊疲憊,又加上不習水戰(zhàn),人心不服,早已是強弩之末,劉皇叔雖然戰(zhàn)敗,但還有水軍兩萬余人?!睂O權(quán)終于下定決心與先主結(jié)為聯(lián)盟,抵抗曹軍,最終劉孫聯(lián)軍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曹操敗退后,先主趁機占領(lǐng)荊州。

      隨后,諸葛亮輔助先主奪取益州,天下三分的戰(zhàn)略得到初步實現(xiàn)。這時,東吳率軍偷襲荊州,殺死守將關(guān)羽,先主大怒,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反對,執(zhí)意發(fā)動對東吳的戰(zhàn)爭,結(jié)果大敗,倉皇逃回白帝城,一病不起。

      臨死前,先主向諸葛亮托孤,說:“你的才能足以安定國家,成就一番大事。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不能,你可以取而代之?!敝T葛亮流著淚說:“臣必定竭盡全力輔佐少主,以忠貞的節(jié)氣報效,直到死為止。”此后,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擁立劉禪稱帝,總攬朝政。

      當時,蜀國只有一州之地,同時和吳國、魏國有矛盾,內(nèi)部人心不穩(wěn),叛亂時有發(fā)生。諸葛亮對外主動調(diào)整策略,恢復吳蜀聯(lián)盟,避免了兩面受敵;對內(nèi)嚴明法紀,積極恢復生產(chǎn),致力于緩解內(nèi)部矛盾。一系列措施實施后,有效穩(wěn)固了蜀國的統(tǒng)治,經(jīng)濟、軍事實力都得到恢復。經(jīng)過幾年的經(jīng)營,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復興漢室的目標,先后五次北伐曹魏,雖然取得了一定戰(zhàn)果,但未能撼動曹魏的根基,以失敗告終。

      234年,在最后一次北伐過程中,諸葛亮由于多年積勞成疾,在前線病逝,終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雖然壯志未酬,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




  • 網(wǎng)絡(luò)解釋:

      諸葛亮的主要成就簡介

      政治

      諸葛亮作為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quán)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wù)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于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shù)木壒?。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yōu)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經(jīng)濟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nóng)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jīng)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發(fā)展生產(chǎn)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后,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nóng),實行軍屯耕戰(zhàn)的效果。當?shù)厝嗣裆詈昧?,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fā)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huán),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yè)”。

      經(jīng)諸葛亮“踵跡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qū)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jù)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余畝,灌酒縣七千余畝,共四萬六千余畝?!睗h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jù)考古調(diào)查統(tǒng)計,全區(qū)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jīng)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fā)利用水利資源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shè)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nóng)田水利設(shè)施至今所產(chǎn)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nóng)時,開拓農(nóng)田、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軍事

      八陣圖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后,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贊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并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shù)發(fā)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xiàn),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lǐng)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文學

      《前出師表》(傳為岳飛所書)《前出師表》,是中國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后主的一篇表。當時為建興五年,蜀漢已從劉備殂亡的震蕩中恢復過來,外結(jié)孫吳,內(nèi)定南中,勵清吏政,兵精糧足;諸葛亮認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實現(xiàn)劉備匡復漢室。表文表達了作者審慎勤懇、以伐魏興漢為己任的忠貞之志和誨誡后主不忘先帝遺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摯,文筆酣暢,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后出師表》,是三國時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十一月諸葛亮二次伐魏前給蜀后主上的表章,為了與建興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區(qū)別,后人題曰《后出師表》,此表始見于《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漢晉春秋》,習氏謂“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于是,自清代始,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此表真?zhèn)螁栴}的爭辯,至今莫訣。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誡子書》


  • 諸葛亮出山是待價而沽,不過這個“價”是劉備的知遇之恩。
  • 大名鼎鼎的劉備也放下架子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 諸葛亮施用巧妙的計策打敗了曹操。
  • 諸葛亮為了蜀國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諸葛亮的深謀遠慮,才使得他的空城計得以成功。
  • 周瑜陷落計中,讓諸葛亮實現(xiàn)了草船借箭的計謀。
  • 神機妙算: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機妙算啊!
  • 諸葛亮創(chuàng)下的歷史奇跡一直以來都被當做典范。
  • 諸葛亮料事如神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
  • 戲臺上諸葛亮的打扮,少不了羽扇綸巾。

字義分解

  • 讀音:zhū

    (1)(形)眾;許多:~公|~侯|~ 君|~位|~子百家。

    (2)姓。

    (助)〈書〉“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實施(=之于)|公~社會(=之于)|有~?(=之乎)

  • 讀音:gé,gě
    [ gé ]

    1.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布,塊根肥大,稱“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藥(通稱“葛麻”):葛布。葛巾(葛布做的頭巾,古人不分貴賤常服)。葛履。

    2. 表面有花紋的紡織品,用絲做經(jīng),棉線或麻線等做緯。

    [ ɡě ]

    1. 姓。

  • 讀音:liàng

    (1)明,有光:天亮了,敞亮。明亮?;砹?。亮光。亮度

    (2)光線:屋子里一點亮兒也沒有。

    (3)明擺出來,顯露,顯示:亮相。

    (4)明朗,清楚:心里亮了。

    (5)聲音響:洪亮。響亮。

    (6)使聲音響:亮開嗓子唱。

http://m.meilook.com.cn/ciyu_view_9eee1543ac9eee1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