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紅耳赤
面紅耳赤的意思
⒈ 亦作“面紅頸赤”、“面紅耳熱”。
引語本《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 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br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東山用盡平生之力,面紅耳赤,不要説扯滿,只求如初八夜頭的月,再不能勾。”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只見里面所敘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驚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馳?!?br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bǔ)編·新的世故》:“有些人看見這字面,就面紅耳赤,覺得掃了豪興了,我卻并不以為有這樣壞?!?br />《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倘有不達(dá)時務(wù)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蕋,那老兒便要面紅頸赤,大發(fā)喉急?!?br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驀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紅樓夢》第一〇四回:“想到這里,不免面紅耳熱起來,也就赸赸的進(jìn)房梳洗去了。”
《“五四”愛國運(yùn)動資料·章宗祥》:“老臉皮厚如章宗祥,當(dāng)時竟亦面紅頸赤,慚不能答。”
⒉ 借指爭吵。
引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一章:“我們都始終客客氣氣,沒有面紅耳赤過?!?br />茅盾《子夜》十二:“是‘印鑒’有疑問么?還是數(shù)目上算錯?也值得那么面紅耳赤!”
形容羞愧、焦急或發(fā)怒時的樣子。
【解釋】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fā)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出處】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p>
【示例】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樣才好。(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
【近義詞】羞愧滿面
【反義詞】面不改色
【語法】面紅耳赤聯(lián)合式;作謂語、狀語、補(bǔ)語;形容羞愧的樣子。
字義分解
(1)(名)頭的前部;臉:~孔。
(2)(動)向著:背山~水。
(3)(名)物體的表面;有時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水~|地~|桌~|~兒。
(4)(動)當(dāng)面:~談|~洽。
(5)(名)東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層或紡織的正面:鞋~|~兒。
(6)(名)幾何學(xué)上稱線移動所成的形跡;有長有寬;沒有厚:平~|~積。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詞后綴: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鏡子。
(10)(量)用于會見的次數(shù):一~鏡子。
(11)(名)糧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麥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兒)粉末:藥~兒。
(13)(名)面條:掛~|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纖維少而柔軟:~瓜。
1. 像鮮血的顏色:紅色。紅葉。紅燈。紅塵。紅包。紅燒。紅潤。紅艷艷。紅口白牙。紅繩系足(舊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緣)。
2. 象征順利或受人寵信:紅人。紅運(yùn)。紅角(jué)兒(受觀眾歡迎的演員)。走紅。
3. 喜慶:紅媒(媒人)。紅蛋。紅白喜事(結(jié)婚和喜喪合稱)。
4. 象征革命:紅軍。紅色根據(jù)地,紅色政權(quán)。
5. 指營業(yè)的純利潤:紅利。分紅。
6. 特指對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的研究:紅學(xué)。
(1)(名)人和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朵。
(2)(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木~。
(3)(形)位置在兩旁的:~房。
(4)文言助詞;罷了:技止此~。
(1)(名)比朱紅稍淺的顏色。
(2)(名)泛指紅色:~小豆。
(3)(名)象征革命:~衛(wèi)隊(duì)。
(4)(形)忠誠:~心(忠誠的心)|~誠(極真誠)。
(5)(動)光著;露著(身體):~腳|~膊。
(6)(形)空:~手空拳(兩手空空;什么也沒有)。
最近文章
http://m.meilook.com.cn/ciyu_view_9944a943ac9944a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