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
注音:ㄙㄢ ㄈㄢ ㄓ ㄌㄨㄢˋ
三藩之亂的意思
見“haO86.com三藩 ”。
⒈ 見“三藩”。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明降將平西王吳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變,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與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稱為「三藩之亂」。
字義分解
(1)(量)數(shù)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數(shù)或多次:~番五次。
(1)(名)籬笆:~籬。
(2)(名)屏障。
(3)(名)封建王朝的屬國或?qū)俚兀?span>~邦。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沒有秩序和條理:~七八糟。
2.武裝騷擾:兵~。叛~。
3.使混亂;使紊亂:搗~。以假~真。
4.任意;隨便:不許~扔紙屑。
最近文章
http://m.meilook.com.cn/ciyu_view_98102643ac98102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